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 皇帝含恨而死

宦官胁迫文宗进宫后 , 当即派遣神策军500人持刀出宫 , 逢人便杀 , 死者约六七百人 。接着关闭城门大行搜捕 , 又杀1000多人 。参与其事的官吏如李训、王涯、贾、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人 , 均先后遭到捕杀 。
【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太监造反事件 皇帝含恨而死】东汉、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宦官危害最严重的三个朝代 , 但东汉的太监经常受到外戚的制约 , 而明朝的太监即使跋扈如魏忠贤 , 也是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办掉的 。所以 , 这两个朝代的太监终究还是奴才 。唐朝的太监们就大不一样了 , 自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开始 , 朝廷大臣的升降 , 皇帝的废立 , 甚至于皇帝们的生杀大权全部都由他们一手把持 , 真正实现了“奴才翻身当家作主人” , 着实令前世和后世的同行们眼红一把 。下面是一组唐中后期的皇帝拥立表:
唐代宗由宦官李辅国拥立;
唐穆宗李恒由宦官梁守谦、王守圭等拥立;
文宗李昂由宦官梁守谦、王守澄、杨承和等拥立;
武宗李炎由宦官仇士良、鱼弘志等拥立;
宣宗李忱由众宦官拥立;
懿宗李漼由宦官王宗实拥立;
僖宗李漼由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
昭宗李晔由宦官杨复恭、刘季述拥立 。
既然皇帝是被太监拥立的 , 那么掌握掌握生杀大权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譬如唐肃宗是被李辅国吓死的 , 唐宪宗是被宦官陈弘志所杀 , 唐敬宗是被宦官刘克明等所杀 。看到这里 , 大家一定在想 , 皇帝被欺负成这样 , 难道大臣们就不不帮着皇帝反击?堂堂一个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被一群阉人玩于股掌之间 , 但凡有点自尊的人都不会漠然视之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宦官们掌握了一张好牌——禁军 , 有了这支武装 , 就可以轻易控制整个朝廷 。不过 ,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压迫 , 哪里就有反抗 。皇帝和大臣们也为此做过一些零星的斗争 , 譬如在唐代宗、唐德宗和唐宪宗统治的一段时间内 , 宦官曾被有效压制过 , 只是时间过短 , 而继任者们又都水平有限 , 所以都似昙花一现 。其中发生在唐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 , 作为太监与大臣们的一次总决战 , 更是彻底奠定了唐朝大臣集团的失败局面 。从此 , 宦官牢固地控制着唐帝国的命脉直到灭亡前的最后几年 。
引起这次大决战的人是唐文宗李昂 , 他是唐穆宗第二子 , 是中唐时期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他接手时的唐帝国隐患丛生 , 矛盾激化 , 更有宦官杨复恭狂妄叫嚣的“定策国老 , 天子门生”的不堪政治局面 。心存远大抱负的李昂即位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振弱图强的措施 。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即位伊始 , 将宫中的道士纪处玄、杨冲虚及伎人李元戢、王信等流放岭南 。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又诏令凤翔(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淮南(今安徽寿县)二道的官吏将此前选进皇宫的女乐24人遣归原籍 。
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又从后宫放逐宫女3000人 , 裁撤教坊乐工、内监1270人 , 并将供皇室打猎使用的五坊鹰犬统统放掉 , 还诏令禁止各地向朝廷进贡宝物珍玩绢绣 。唐文宗的这些作为 , 是对宦官仇士良之流多以声色狗马珍玩以蛊惑人君的“为宦之道”的一种反击 。文宗即位要做的第二件事情 , 是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材 , 改变朝廷由宦为主的官吏结构 。大和二年 , 唐文宗诏令举行“直言极谏科”的策试 , 举子刘蕡的《直言极谏策》五千余言 , 对宦官乱政的中唐政治提出了尖锐的意见 。
谈到宦官把持朝政的现状时说:“以亵近(指宦官 。)五六人总天下大政 , ……群臣莫敢举其状 , 天子不得制其心 。”即是朝廷的一切大权 , 被五六名宦官把持着 , 满朝文武和皇帝本人均莫可奈何 。刘蕡的对策论及贪官污史时说:“百姓对于官吏 , 畏之如豺狼 , 恨之如仇敌 。现在国家困穷 , 黎民流散 , 盗贼井起 , 国家已成土崩瓦解之势 , 危在旦夕 。”他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是“勒令那些游手好闲的懒惰之徒 , 从事农业种植工作 , 节省那些不必要花费的钱财 , 救济社会上的穷困百姓 。”刘蕡之言 , 语语切中时弊 , 是一篇极有见地的策论 。但主考官怕得罪宦官 , 不敢录取他在朝廷任职;文宗皇帝也不敢出面干预 , 怕危及自身的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