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衰落的魅族,被收购并非好结局

文章图片
图1/4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编辑 | 韩大鹏
划重点:
1、面对魅族被吉利收购的传闻 , 魅族粉丝分为两派 。 一派认为可以拯救小而美的魅族;另一派则担忧魅族丧失独立性 , 没有了品牌调性 。
2、魅族曾经是国内主流的手机品牌 , 近年来衰落 。 主因有二:黄章频繁隐退和复出 , 导致其战略反复和不清晰 , 丧失机会;管理层更迭频繁 , 难以留住人才 。
3、吉利如果真的收购魅族 , 可以补足在手机领域的短板 。 但以黄章和魅族的管理风格 , 双方的融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收购最起码还活着 , 活着就好 。 ”在传出吉利拟收购魅族的消息后 , 一位魅族粉丝说道 。
面对收购传闻 , 魅族粉丝分成了两派 。 一派认为吉利的收购将有望拯救魅族 , 为其带来更强的资金实力 , 摆脱小而美;而另一派则担忧 , 收购之后魅族将失去独立性 , 不再是之前的魅族 。
实际上 , 在魅族论坛上 , 用户也早已分成两派 , 并呈现对立局势 。
一派吐槽黄章不擅长管理 , 赶走了曾经的魅族三剑客;另一派则@黄章提出多条意见 , 对他的回复翘首以盼 , 然而 , 黄章却一直未曾再次现身 。
甚至有用户发现 , 之前一直关注的黄章的ID(J.Wong) , 已经搜索不到了 。
实际上 , 2021年3月 , 魅族发生了工商变更 , 魅族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从黄章变更为其弟弟黄质潘 。 数度出山的黄章 , 再次选择了归隐 。 但现在的魅族 , 虽然实现了小有盈利 , 却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几乎忽略不计 。
吉利收购传闻 , 究竟是喜是忧?
被收购是双赢还是落幕?
2021年4月 , 魅族官微发布了一张带有汽车图片的宣传图 , 引发外界关于其也要涉足造车的猜测 。 不过后来被证明只是一场营销 。
而今 , 再度与汽车圈结缘 , 却是传出被吉利收购的消息 。

文章图片
图2/4
从吉利的角度来说 , 在手机厂商纷纷入局造车之际 , 手机业务也已成为其布局的重点 。 早在2021年9月 , 吉利就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 , 成立了星纪时代 , 由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亲自担任董事长 。
吉利在手机上并不只是简单的玩票 。 该项目总部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 吉利称其为全球化高端手机项目 , 目标是打造全球品牌 , 定位高端智能手机 , 服务全球市场 。
只不过 , 吉利此前在手机产业链的布局并不多 , 近期吉利手机团队正招兵买马 , 组建研发团队 。 而如果要在手机上快速产出成果 , 直接收购一家中小手机厂商 , 补足在手机设计、研发、供应链等方面的短板 , 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
魅族是一家老牌手机厂商 , 虽然近几年实力已大不如从前 , 但在品牌、研发、渠道等方面还是有着不错的基础 , 尤其是手机的软件方面 , Flyme曾经与小米的MIUI并驾齐驱 。
谈到入局手机领域的原因 ,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 , 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 , 也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 , 未来是可以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 如果吉利收购了魅族 , 双方在手机与汽车的连接上有望形成共赢 。 在2021年3月小米刚刚宣布造车之际 , 魅族几乎同时宣布 , 要做Flyme for Car车载系统 。
部分魅族粉丝对此持赞同态度 。 “魅族再这样下去迟早倒闭 , 与其倒闭 , 还不如被收购 , 放手一搏 。 ”一位魅族粉丝分析称 , 如果真的被收购了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魅族现在本来就不太景气 , 现在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 , 基本跟三星一样 , 都属于1%的水平了 。 如果魅族被收购了的话 , 吉利和魅族强强联合 , 两家都能互利共赢 , 魅族做车机系统也一定会更加厉害 。
不过也有铁杆粉丝担忧魅族被收购后丧失独立性 。 “作为粉丝真不希望魅族被收购 , 最好是双方达成某种高度的战略合作 。 我是希望魅族有足够的独立性的 。 ”一位粉丝说 。
他认为 , 如果真被收购 , 双方的整合之路也会充满曲折 。 “要收购恐怕没有想象中容易!家族企业烙印深厚的魅族与吉利旗下的星纪时代如何平滑过渡首先就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 这还不包括团队的整合与人力的优化 。 早在阿里时代 , 高管就向魅族伸过收购的橄榄枝 , 但一听到要让渡话语权 , 倔强的黄章第一个给否决掉了 。 如今 , 黄章会不会妥协?”
针对收购传闻 , 吉利方面表示 , “我们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 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推进 , 我们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 。 ”而魅族方面则称 , “感谢对魅族科技的关心 。 ”双方均未直接否认却态度不清 , 再度让这桩传闻扑朔迷离 。
魅族是如何一步一步衰落的?
魅族的兴衰 , 与创始人黄章的隐退和复出密切相关 。
2014年 , 成立仅4年的小米凭借互联网手机模式以6112万台的销量登顶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 也在这一年 , 小米完成11亿美元新一轮融资 , 估值450亿美元 。
对比之下 , 当时成立超过10年的魅族仍旧是一家家族式企业 , 手机销量多年维持在数百万台水平 。 2014年2月 , 在白永祥、李楠、杨颜等高管的谏言下 , 一直认为通过做好产品就能解决一切的黄章终于“大彻大悟” , 宣布回归 。

文章图片
图3/4
但回归后的黄章为魅族定下了融资、吸引人才等几大战略 , 便再度隐退 。 随后 , 魅族就进行了多轮融资 , 投资方包括阿里、天音控股等 。 在产品节奏上 , 魅族也一改此前一年一款手机的风格 , 2014年新成立魅蓝子品牌 , 当年整体销量达到440万台;2015年销量一跃超过2000万台 , 同比增长350% 。
不过2014年和2015年连续的激进扩张策略也带来了后遗症 , 2015年魅族净亏损超10亿元 , 公司负债总额近89亿元;2016年魅族连续发布了14款产品 , 但全年销量只同比增加200万至2200万台 , 未完成2500万台的目标 , 同时依旧在亏损状态 。
2017年2月 , 在魅族陷入危机、以及将在2018年迎来成立15周年的背景下 , 黄章在微博宣布重新出山 , 打造心中的梦想机 。
再次回归后 , 魅族开启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 在品牌上 , 魅族品牌冲击高端 , 魅蓝品牌后来被砍掉;在人事架构上 , 魅族的管理层也大换血 。 原魅族总裁白永祥、Flyme事业部总裁杨颜、魅蓝事业部总裁李楠先后宣布离职 。 魅族“三剑客”彻底淡出魅族 。
不过 , 在回归四年后 , 外界发现 , 黄章再次隐退了 。 2021年3月 , 魅族发生了工商变更 , 魅族总经理和法定代表人从黄章变更为其弟弟黄质潘 。
根据黄质潘在一封内部信中披露的信息 , 魅族在2020年实现了扭亏为盈 。 但值得注意的是 , 这换来的也是销量不断下滑 。 根据赛诺发布的2018年中国市场手机销量排行 , 魅族当年销量为948万台 , 同比下降46%;到了2020年 , 根据CINNO Research公布的国内手机销量监测数据 , 魅族单季度的销量已经下降至20-40万台之间 , 这意味着其全年销量也仅在100-200万台左右 。
经过2020年的精品策略之后 , 重新实现盈利的魅族也开始再次尝试多元化 。 其最新的战略是“一体两翼” , 其中一体是指手机 , 也是核心业务;两翼分别为智能家居与AIoT智能穿戴业务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2021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 , 魅蓝品牌沉寂多年后也正式宣布回归 , 不过只发布了一些智能硬件、配件;在近日的冬季新品发布会 , 魅蓝手机终于迎来了复生 , 推出了一款基础款手机魅蓝10 , 售价在千元以下 。
回顾魅族的发展过程 , 主要存在几大问题 。 一是战略反复 , 这与黄章的数度隐退和复出有关 , 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 , 永远不会存在一招鲜的制胜法宝 , 这要求公司的管理层跟随市场变化制定出清晰的战略 , 魅蓝被砍又再度复出 , 推出“三零手机”后又放弃 , 以及魅族在IoT布局上的滞后 , 便是代表;二是家族式管理 , 难以留住人才 。 魅族三剑客的离去 , 以及交棒给其弟弟黄质潘 , 便是代表 。
在当前魅族面临的境况之下 , 魅族粉丝们对黄章的评价也两极分化 。 有人认为其是魅族的灵魂 , 是魅族不可或缺的掌舵者 。 在魅族论坛 , 魅族的老粉们也是时时@黄章 , 提出种种意见 , 盼望与其交流;也有人认为魅族现在的境遇主要就是因为黄章的管理不善导致 , 认为其只适合做产品 , 不适合做公司 。
只不过 , 相比其2017年复出后在论坛上的活跃 , 现在黄章已经不会再出现在论坛中 , 甚至连ID也注销了(也可能是修改) 。
小而美手机 没有未来了

文章图片
图4/4
魅族的境遇 , 不是孤例 。
从此前被字节跳动收购的锤子 , 被小米收编的美图手机 , 以及陷入收购传闻的黑鲨 , 魅族 , 小而美的手机厂商不是被收购 , 就是在被收购的路上 。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21年Q3数据显示 , 包括vivo、OPPO、荣耀、小米、苹果在内的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 , 占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累计为86% , 高于2020年同期的85% 。 Strategy Analytics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 , 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 , 这一比率将继续增长 。
当前的国内手机市场 , 仍旧被华(荣耀)米Ov把持 , 早已进入寡头时代 , 无论是黑鲨的游戏手机赛道 , 还是魅族的精品赛道 , 都难以突围;酷派、联想、中兴等老牌手机厂商意欲回归 , 也未能搅动市场 。
实际上 , 几大寡头们为了进一步扩张市场份额 , 也在布局多个子品牌拓展细分领域 , 这更加让黑鲨、魅族这类小而美的厂商的生存空间被挤压 。 比如小米旗下拥有主打性价比的Redmi , Redmi还布局了游戏手机赛道;vivo旗下主打电竞和性能的iQOO;OPPO系主打性能的一加 , 以及主打性价比的realme;接棒华为之后的荣耀 , 也有意将Play系列打造成子品牌 。
在品牌、渠道、供应链等能力的加持下 , 强者恒强 , 弱者越弱 , 留给魅族翻盘的机会真的不多了 。
不过 , 当前手机厂商们正在纷纷布局智能汽车赛道 , 华为联合几大车企快速入场 , 小米亲自下场 , OPPO和vivo正在观望 , 加入吉利真的收购魅族 , 不仅未魅族带来了扩张的资金 , 还有望联合在车机端资源协同 , 为魅族开拓全新的场景和用户 。
【新浪科技|衰落的魅族,被收购并非好结局】只不过 , 按照黄章和魅族的管理风格 , 双方的整合将面临着一场考验 。
推荐阅读
- 技术|独家揭秘冬奥支线隐藏的那些高科技:有人打架会自动报警
- IT|北京冬奥又曝黑科技:连气象主播都是AI虚拟人
- 时间|一夜暴跌1.5万亿!科技大佬痛批Meta首款元宇宙产品:压根不现实
- 团队|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团队助力冬奥直播
- VR|科技大佬批Meta首款元宇宙产品:"压根不现实"的"过时想法"
- 硬件|大型科技企业收购Peloton面临难题:监管审查
- 清洁能源车辆|绿色+科技+文化 冬奥“三味”打造简约精彩奥运
- 检测|汉王科技AI产品被应用于冬奥会人群检测分析
- 献礼|“云上写字”为冬奥会献礼!光峰科技全球首发10万流明激光投影灯
- 雪花|看开幕式不小心参加了个世界级大项目……幕后黑科技,啧啧啧称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