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斩马谡这个故事可谓是千古传诵,源于《三国演义》,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马谡就非死不可吗?
马谡简介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 。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
可是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
【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话说蜀军经过诸葛亮几年严格训练,阵容整齐,号令严明,士气十分旺盛 。
而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 。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 。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 。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 。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 。”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 。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郃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 。
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今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 。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
但是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自以为熟读兵书,我行我素,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 。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
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郃坚守住营垒,蜀军没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
结果,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 。张郃却看准时机,发起总攻 。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 。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 。张郃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 。王平整理好队伍,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
孔明挥泪斩马谡
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 。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违反了他的作战部署 。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 。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
马谡自己知道免不了一死,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封信,说:“丞相平日待我像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我也把丞相当作自己父亲 。这次我犯了死罪,希望我死以后,丞相能够像舜杀了鲧还用禹一样,对待我的儿子,我死了也没牵挂了 。”
诸葛亮杀了马谡,想起他和马谡平时的情谊,心里十分难过,流下了眼泪 。以后,他真的把马谡的儿子照顾得很好 。
诸葛亮认为王平在街亭曾经劝阻过马谡,在退兵的时候,又用计保全了人马,立了功,应该受奖励,就把王平提拔为参军,让他统率五部兵马 。
诸葛亮对将士们说:“这次出兵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 。可是我用人不当,也应该负责 。”他就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把他的官职降低三级 。
刘禅接到奏章,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有个大臣说:“既然丞相有这个意见,就依着他吧 。”刘禅就下诏把诸葛亮降级为右将军,仍旧办丞相的事 。
诸葛亮就非斩马谡不可吗?
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诸葛亮是真的糊涂了吗?
首先,诸葛亮出师北伐其实并非是为了光复中原 。刘备在蜀地称帝之后,国家的主要领导力量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 。而大多数“本地人”,实权很少 。这自然会引起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荆州丢掉以后,这伙荆州人马,更是成了无源之水,难以持久 。孔明也深知这个道理,可怎么才能巩固住荆州集团的地位呢?诸葛亮便以数次北伐为其揽权的手段 。其实,孔明伐魏的动机,就是为了掌控权力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