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账下一员得力猛将乐进 能与关羽匹敌

乐进是曹魏阵营中一员身经百战的将领 , 功勋卓著的他被列为“五子良将”的第二位 。有趣的是 , 这位名将的本传笔墨并不多 , 仅有数百字 , 通篇也没有收录对话 。王歆有云:“乐进魏之名将 , 志列于张辽后 , 其勇悍猛迅 , 当亦其侪也 。惜史书不详 , 便松之不得益一字 。遍观其传 , 如日记行述 , 不过某某日于某某处破某某敌而已 。”但通过对《三国志》中乐进本传和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的阅读 , 再对比其他曹魏将领 , 我们能发现 , 乐进的战绩和经历可圈可点 。由此看来 , 乐进是一位沉默的大将 。不难想象后世在品评曹魏诸将时 , 往往会遗漏或是忽略乐进的存在 。在此 , 笔者也将通过对乐进的解读 , 来向大家展示这位曹魏元勋沉默但又不平凡的一生 。
乐进是较早更随曹操的一员将领 。乐进本传记载乐进是阳平卫国人 , 当时隶属东郡 。又载“遣还本郡募兵 , 得千余人 , 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笔者根据史料推测 , 乐进大概应在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左右加入曹操阵营 , 也极有可能参与了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的战役 。原因在于190年(初平元年) , 讨伐董卓联军进军失利 , 曹操的部队受到董卓军伏击 , 损失惨重 。因此 , 曹操“遣还本郡募兵” , 要求乐进回到家乡东郡进行募兵以补充部队的兵员 。而紧接着曹操于191年(初平二年)在东郡的军事活动以及被朝廷任命为东郡太守等信息表明 , 乐进的加入应当不会晚于此时 。而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则是192年(初平三年)由鲍信推荐加入曹操 , 其余的三位都较迟才加入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 , 乐进的出场较早 , 且其统帅的东郡兵千余人 , 应该属于曹操早期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乐进是从基层滚打起来的将领 , 他没有显赫的背景 , 真正靠一刀一枪打下战功 。乐进最早是曹操账下的基层官吏 , 之后逐步升为讨寇校尉、代理游击将军 , 公元206年(建安十一年)被封为折冲将军 。乐进本传记载其参与过濮阳之战、宛城之战、下邳之战、官渡之战、河北平定战、荆襄平定战、合肥之战等诸多大小战役 。虽然乐进本传对于乐进的攻战描述基本为“击某某于某地 , 破之 。”但这些简单的重复表述 , 一则表明了乐进参与战役之多 , 二则说明了乐进战果斐然而鲜有败绩 。
乐进传中唯一相持不下的战役则是在与高干拉锯的壶关之战 。除了参与各类战役 , 乐进也有击斩敌方大将的功绩 , 其中有姓名的大将有两位 , 一是袁谭、袁尚的大将严敬 , 二则是著名的袁绍大将??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 。西园八校尉所领的军队是一支劲旅 , 其统帅除了淳于琼之外 , 著名的还有曹操、袁绍 , 能够与这样的角色对敌并击斩对方 , 乐进的军事水准和勇猛程度可见一斑 。此外 , 与其他四位良将相比 , 乐进是最早一位被封为亭侯的将领 ,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乐进为广昌亭侯 , 比第二位被封为益寿亭侯的将领于禁早了5年左右 。
乐进的征战历程 , 笔者以为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从跟随曹操到荆襄平定战前后 , 主要是跟随曹操或是其他统帅进行征战 , 在这个阶段 , 乐进本传出现最多的两个字眼 , 一是“从” , 如“从击吕布”、“从征张绣”等 , 二是“先登” , 如“从击吕布于濮阳 , 张超于雍丘 , 桥蕤于苦 , 皆先登有功”、“从击袁谭于南皮 , 先登 , 入谭东门” 。
“从”表现了乐进多是附属、配合统帅作战 , 相当于副手一类的职务 , 而“先登”一则反映了乐进时常身先士卒 , 冲在阵战的前列 , 二则说明了乐进勇猛果敢的性格 , 三也透露了乐进很有可能经常性地担任先锋和突击队统帅的情形 。
到了第二阶段 , 也就是荆襄之战后期到合肥之战 , 由于长期的征战积累 , 以及早期乐进从事基层官吏的经验 , 乐进的副手和先登角色开始有了转变 , 开始成为攻守兼备的大将 。主要体现在留守襄阳、对抗关羽、降服南郡蛮夷、 击破刘备的临沮长杜普、施阳长梁大等 , 除了乐进本传的记载 , 《先主传》也有相应的记载“又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 , 今不往救羽 , 进必大克 , 转侵州界 , 其忧有甚于鲁 。”这里描述了乐进在和关羽的对峙中占据上风 , 因此刘备在西川需要火速回军支援 , 虽然此文有诓骗刘璋的意味 , 但是刘备此处不表他人 , 单表乐进 , 说明乐进此时已能成为和关羽匹敌的对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