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将李继隆 两宋配享太庙的将领之一
【北宋名将李继隆 两宋配享太庙的将领之一】北宋名将李继隆:两宋配享太庙的将领之一
都说宋朝贬低武人 , 这话没错 , 相对于对待文人的态度 , 宋对武人确实差 , 但宋之前的武人很多都有门阀贵胄出身把持、尤其是高级将领 , 然而宋代很多高级将领却是出身平民——狄青、岳飞、韩世忠 。。。可见宋朝让平民有更多机会进入高级将领 。就说是宋朝贬低武人、抬高文人 , 也没有像历史专家和影视作品说的那么夸张 。列入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 其中北宋武将只有四人(南宋只有一人韩世忠 , 可见韩世忠的功绩应该远大于岳飞 , 职业武将总计5人) , 李继隆位列其中 , 另三个北宋将领是曹彬 , 潘美(就是那个演义杨家将被极度丑化和抹黑的潘仁美) , 曹玮 。
这其中 , 李继隆的功绩如下:
1 , 幽州战役
北汉灭亡后 , 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幽州战役 , 起初连连获胜 , 高粱河之战因为赵光义失误而失败 , 宋军各路人马都慌忙败退 , 只有李继隆所属部队且战且退 , 安全撤离 , 战后李继隆因为战功被命为镇州都监 。辽军随后转入反攻 , 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韩匡嗣带领大军直抵满城 。宋军按照赵光义的部署分为八阵对峙 , 实际情况下这明显不合理 , 然而宋军大将崔翰犹恐怕违反了赵光义的命令不好交差(可见赵光义这个军事白痴 , 自己不会军事反而装作自己会、碍着前线将领的发挥 , 这方面跟后来那个委员长倒有点类似) 。当时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 , 安可预定 , 设获违诏之罪 , 请独当也” 。宋军于是大胆的做了正确变阵 。一场大战过后辽军惨败 , 被斩首万级俘三万 , 杀敌约八万人 。这个过程 , CCTV讲坛的袁先生大谈特谈宋军的死板 , 按照皇帝意志布阵不知变通 , 有个驸马(李继隆的妹妹嫁给赵光义)当监军时临时改变 , 才大败辽军(至于怎么大败、辽军损失多少 , 那就没讲了) 。
太平兴国七年 , 辽人再次卷土重来 , 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 。李继隆跟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 , 大败辽军 , 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 , 斩首三千余级 , 俘获万人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 。同时其他各路宋军也捷报传来 , 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 , 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 , 府州折家军也取得了胜利 , 辽军损失惨重入侵计划全面崩溃!可见所谓宋对阵辽是一边倒的弱 , 都是靠着岁币议和维持的说法 , 显然是胡说 。
2 , 第二次幽州战役
雍熙三年 , 赵光义发动了第二次幽州战役 。李继隆作战勇猛攻克固安、新城 , 涿州 , 俘获契丹将领一名 。可惜赵光义(这个军事白痴 , 如果学习汉武帝只在后方搞好后勤 , 将权力下放给前线将领 , 反而能打赢 , 结果不行非要想证明自己比他哥哥军事能力强)和曹彬的错误 , 宋军遭到了惨败 , 各路人马伤亡惨重 。但李继隆部队“军成列 , 虏不敢击” , 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 , 在定州驻扎 。同年冬辽军反击全线展开 , 宋辽战于河间君子馆 , 宋军刘廷让领兵数万迎战 , 以沧州都部署李继隆一万精兵为援 。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 , 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死者数万 。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优势兵力袭击 , 虽然王李二人顽强抵抗杀死了大批辽军 , 但终究寡不敌众 。李继隆考虑到气候等形势对宋方极为不利 , 果断下令退保乐寿 。李继隆的撤退命令是完全正确的举动 , 但此却成为刘廷让推托责任的把柄 。
3 , 两败耶律休哥
端拱元年契丹再次大规模入侵 , 他们首先围攻长城口 , 攻破城池后 , 宋朝守军拒绝投降 , 结果全部壮烈殉国 , 契丹人然后由耶律休哥带领南下攻破祁州 , 杀向唐河 。李继隆首先在北平寨和鸾女祠进行了抵抗 , 给了辽军重创后根据朝廷指示退守唐河 , 以河拒守 。这就是唐河之战 , 此战耶律休哥统帅的辽军惨败史载“斩首万五千级 , 获马万匹” 。
推荐阅读
- 韩世忠怎么死的?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葬在哪里
- 北宋青楼女聂胜琼 作为头牌的她谁敢娶?
-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真的怕老婆吗?有何隐情
- 从一代名将戚继光惧内看明朝女性的解放
- 《清明上河图》竟然泄露了北宋军事机密?
- 王霸简介 东汉宗室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王霸生平
- 北宋哲宗昭怀皇后简介 元符皇后刘皇后生平
- 北宋亡国后靖康耻给亡国女留下什么教训?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历史如何评价铫期 汉朝名将铫期的后世地位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