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芈月所在的先秦时期婚礼需要多少聘礼

电视剧《芈月传》秦惠文王与楚国公主结婚 , 展示了秦国周制婚礼的风貌 。周制婚礼依《周礼》、《仪礼》规定 , 要行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 , 其中“纳征”就是送聘礼 。先秦时代 , 到底送多少聘礼呢?
【趣谈芈月所在的先秦时期婚礼需要多少聘礼】《周礼·地官·媒氏》规定:“凡嫁子娶妻 , 入币纯帛无过五两 。”也就是说 , 凡是婚嫁聘礼 , “入币纯帛”不能超过五两 。这五两东西 , 并非货币金银 , 而是送礼用的“帛” 。币、纯、帛 , 都是一样东西 , 即丝织品 。《说文》:“币 , 帛也 。”
郑玄注:“五两 , 十端也 。”又引《杂记》:“纳币一束 , 束五两 , 两五寻 。”又注:“然则每端二丈 。”两、端、束、寻都是古代计量单位 。归纳一下 , 五两是十端 , 一端是二丈;一束是五两 , 一两是五寻 , 一寻是八尺;那么一两合五寻就是四十尺 , 即四丈 , 也就是二端 , 算下来 , 五两“纯帛”就是200尺 。记得困难时期供给制 , 每年每人的布票是十八尺一寸 。尽管古时候新娘做衣服费布 , 200尺也足够了 。
西周时 , 纳征送聘礼重在象征意义 , 并非后世那样讲究钱财 。郑玄还认为 , “纯”是“缁”字之误 。送聘礼用缁 , 是因为“妇人阴也” 。西周时 , 婚礼被认为是“妇人之礼” , 女性属阴 , 所以婚礼又称为“阴礼”;当然也有“阳礼” , 乡射饮酒是阳礼 , 纯爷们的事儿 , 女的不掺和 。因而凡是娶媳妇送聘礼 , 必须选用“缁帛”一类的东西 , 即所谓“玄纁束帛” 。
《仪礼·士昏礼》贾公彦疏:“士大夫乃以玄纁束帛 , 天子加以穀圭 , 诸侯加以大璋 。”可见“玄纁束帛”是西周对士大夫结婚聘礼的一般规定 。天子聘礼可以外加穀圭 , 就是一种送礼用的玉 , 《周礼·考工记》:“穀圭七寸 , 天子以聘女 。”诸侯可以加赠大璋 , 大璋也是一种玉 。玄纁束帛 , 也充满了象征意义 。玄与纁是两种颜色 。玄 , 黑中扬赤 , 代表天;纁 , 赤黄相融 , 象征地 。玄纁 , 主天地乾坤 , 阴阳平衡 , 是华夏民族最尊贵的两种颜色 。
束帛 , 即五两 。五两玄纁 , 很有深意 。《春秋公羊传》:“束帛 , 谓玄三纁二 , 玄三法天 , 纁二法地 。”三两玄 , 配二两纁 , 合计五两 , 法天法地 , 不过五两 , 正当此意 。因此 , 先秦时代的婚礼服 , 并不像现在这样大红大紫 , 而是以玄为主 , 以纁辅之 。电视剧《芈月传》秦王婚礼芈姝的婚服便是以黑色为主 , 辅以纁红 , 有网友说秦人尚黑 , 可见并不准确 。
《周礼》言两不言束 , 也有象征意义 。郑玄注曰:“五两 , 十端也 。必言两者 , 欲得其配合之名 。十者 , 象五行十日相成也 。”五两 , 就是十端 , 之所以强调“两” , 取两两相配、配偶判合的意思 。贾公彦解释:“古者二端相向卷之 , 共为一两 , 五两故十端也 。”意思是说 , 古时候将帛的两端相向叠卷 , 一卷是一两 , 一两是两端 , 所以五两就是十端 。十端 , 则象征五行十日相辅相成 。贾公彦疏:《左传》云“天有六气” , 降生五行 , 行各有二日 。东方木为甲乙 , 南方火为丙丁 , 中央土为戊己 , 西方金为庚辛 , 北方水为壬癸 , 是十日 。言相成者 , 木八为金九妻 , 火七为水六妻 , 土十为木八妻 , 金九为火七妻 , 水六为土五妻 , 所克者为妻 , 是夫妻相成之数 。
综上可见 , 西周时的聘礼高雅而文明 , 体现了华夏婚姻文化的洁净之源 。五匹玄纁之缁帛 , 寄托的是吉祥意、好兆头 , 是无数金银财宝无法替代的美好期许和象征 。聘礼下定 , 一对人相依 , 两双手紧握 , 皓首相伴 , 缘定今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