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诗仙李白 其实不存在的醉酒门
李白凭着多年的江湖经验,一番奏对,打入了唐玄宗的圈子 。毕竟李白是见过世面的人,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有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
依旧和底层民众打成一片,也有可能为了掩饰自己人畜无害,没有啥政治欲求,没事就攒个局,找几个人一起喝酒 。
估计李翰林上班期间照样攒酒局,所以唐玄宗找他作乐府新词,也找不到人儿 。
派人好不容易找到了,结果这货已经在饭店醉成一逼,走起路来东摇西晃 。大佬召见,不去不行,到了沈香亭,仍旧醉的不轻,没办法用冷水洗脸,果然好了些 。毕竟李翰林应酬的场合见多了,几篇诗文不再话下 。史书记载李白这几篇诗文,婉丽精切无留思,连文艺大家李隆基也颇为赞许 。
别人喝醉酒,发发酒疯,昏然睡去,李翰林醉酒后,却能诗兴大发,李白童鞋还真是与众不同 。
这一次李翰林得出了一个经验,喝酒有助诗兴 。
唐玄宗也是爱才,经常拿好酒招待李翰林 。
喝酒的人都知道,一旦喝过了头,难免兴奋 。还记得以前在学校和导师一块儿喝酒,刚开始还表现的比较拘谨,酒过三巡,酒精就开始起作用了,越喝越嗨,开始和导师称兄道弟,甚至开起玩笑也一套一套,完全没有任何拘谨感 。
李翰林和唐玄宗一起喝酒,想必也是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深,喝着喝着就喝过了头,没有了拘谨感,难免兴奋,一兴奋就想晚点花样 。
【揭秘诗仙李白 其实不存在的醉酒门】一般人喝多玩的花样,顶多喝个交杯酒,绕着钢管跳个脱衣舞 。李翰林再次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自己不跳脱衣舞,让别人跳脱衣舞 。
这个别人不是一般人,就是高力士童鞋 。
遂有力士脱靴!
因此开罪高力士童鞋,结果高力士撺掇杨贵妃,阻挠李白仕途 。
李白就因为一次醉酒,结果白白断送了前程 。
这就是著名的李白醉酒事件!
不过这很可能是个假故事 。
看这多么符合我们脑海中的李白形象,放荡不羁的潇洒文人,充满密谋的宫廷政治,权势熏天的太监,当然还有干预政事的杨贵妃 。
彼时李白伴君左右,加上多年闯荡江湖的经验,不可能是个四六不识的草莽文人 。李白辞别玄宗后,杨贵妃也常常对李翰林的诗念念不忘,而且李白闯荡江湖后,四处游历,还写诗赞扬杨国忠 。
如果杨贵妃真的因为燕瘦环肥就厌恶李白,不可能直接将李白逐出宫殿就了事;李白能写诗赞颂杨国忠,说明李白和杨氏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
不仅如此,更不符合高力士的政治素养,高力士这种久经政治风雨的老司机,经历了多少生生死死,看惯了多少沉浮,要想整李白,可以有更高明的手段,也不可能将他逐出京城了事 。
所以后人对此事颇有质疑,比如:
明人钟泰华在《文苑四史》即指出“恐出自稗官小说” 。
清人王琦在《李太白文集跋》中亦云:“后人深快其事(指高力士脱靴),而多为溢美之言以称之 。然核其事,太白亦安能如论者之期许哉 。”
关于李白和高力士的交往反而有一些正面的记载,李白的通家子侄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就写到:
皇欢既洽,召公作序 。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 。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
李白的后辈给李白写墓碑序中写的很明确,李白喝醉了,皇帝让高力士扶李白登龙舟,而没有脱靴的记载 。此时高力士已经失势死亡,要是真要这件事情,李白后人巴不得把这件事情写上去,显示李白的政治正确 。
既然不是李白的醉酒门导致了李白离开朝堂,那么导致李白离开朝堂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两种说法:
一是范传正的说法:李白进入了唐玄宗的圈子,作为翰林,替皇帝草拟密诏,在这里他触摸了真正的权力,了解了宫廷程式,李翰林这时候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怀念那以前的生活,对宫廷政治十分了解的李白明白,自己平时交友宽泛,又喜欢喝酒,任豪侠,万一那天喝多了不小心说出了皇帝的密诏,透露了皇帝的心思,恐怕后患无穷,于是决定回归以前,尝过了权力的滋味,其实索然无味 。
一是李白的祖叔李阳冰的说法:李白受到皇帝的重视,替皇帝草拟诏书,李白的翰林院领导自然不爽,加上李翰林文风新异,不被翰林院的大佬接受 。李白一介布衣,自然斗不过这帮背景深厚的翰林大佬,这帮人就从李白的文章中挑毛病,赶走李白 。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也说到:“召入禁掖,既润色于鸿业,或间草于王言 。雍容揄扬,特见褒赏 。为贱臣诈诡,遂放归山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