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昭君 辅佐过五个男人的皇太后( 二 )
高澄死后,娄昭君手足无措,对儿子是这样评价的:此儿聪明晓事而不受训,宜其有祸 。然年未三十,遽弃我而逝,目前事业更靠何人?
那么,谁是刺杀高澄的主谋呢?
首先,主要嫌疑人有两个,一个是孝静帝元善见;
从高澄的行事风格来看,他喜欢张扬,而被刺杀那会,高澄和他的幕僚们,正在讨论逼元善见禅位的事,后来高洋接过大权,得到皇帝位后,立即就把元善见给毒死了,所以,假设刺杀行动是元善见主持的,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毕竟是为了保命和夺权 。而且在行动之前,黄门侍郎崔季舒在宫门外,一边大哭一边吟诗: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崔季舒是河北豪门崔氏家族的成员,从曹魏时期,就有先祖官拜尚书仆射,经历晋朝、五胡乱华、南北朝,说明崔季舒是听到了风声、却无力改变,我们更大胆的假设,整个刺杀行动,得到了豪门贵族的默许,而崔季舒感叹的,是他未知的前途命运 。第二个嫌疑人,是高欢的次子高洋,因为高澄被刺杀时,第一时间出现的,是高洋,此后迅速收拾叛乱,稳定民心,接过高澄留下的权柄,并在第二年,接受孝静帝元善见的禅位,建立齐国,成为文宣帝 。
整个事做的干净漂亮,无论主谋是不是高洋,可以确定的是,高洋对整个刺杀行动,非常清楚 。
而且高洋夺权,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高欢和娄昭君的儿子,颜值都很高,长大后个个都是高富帅,只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高欢的第二个儿子高洋,从出生开始,高洋就不是瓷娃娃,相反,长的很难看 。
爱美之心,人兼有之么,母亲娄昭君不喜欢这个样子丑陋的二儿子,好大一个人了,还留着鼻涕,其他的兄弟也常常欺负他,只有父亲高欢,对他是赏识的:此儿意识过吾 。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得到帝位之后,高洋确实励精图治了一番,整个北齐国,也是欣欣向荣(恩,这个成语我喜欢,记得小学生造句:欣欣向荣荣告白了~) 。
支持高洋是主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晚年出现人格分裂症状,犯罪心理学上,有些罪犯由于负罪感,在晚年会出现自虐倾向,这位高洋同志就是典型 。
史书记载,大冬天的,高洋同志喜欢在街道裸奔,还喜欢打扮成伪娘,更喜欢酗酒,而且开始滥杀,天保十年,也就是公元559年,高洋命令把元氏皇族721人全部杀死 。
同样是559年,高洋因为酗酒过量,暴毙 。
如果说,高澄死的时候,娄昭君还是个不成熟的政治家,事态的发展也完全脱离了她的掌控,那么,到了高洋时期,娄昭君开始成熟,她联合自己的儿子高演,废除高洋的长子高殷,重新取得北齐的主导权,娄昭君第三次成为皇太后 。至于为什么要废高殷而立高演,当时高演只有16岁,辅政的是杨愔等人,杨愔是老熟人了,高澄被刺杀那会,一起讨论禅位事宜的,除了崔季舒,还有就是杨愔和陈元康,事后杨愔最先溜走,崔季舒躲进厕所,只有陈元康,为了高澄,和兰京拼命,伤重被杀 。在杨愔的建议下,北齐的政治中心,逐渐远离高氏家族,向世家豪门转移,于是公元560年,爆发政变,杀死杨愔,废高殷 。高演是个好皇帝,北齐国力继续增强,风调雨顺,老百姓也能吃饱饭,可惜皇帝只做了一年,因为骑马摔伤,可能得了破伤风,反正再也没起来,躺床上,把帝位传位高湛后,就死了 。
公元561年,高湛成为北齐的第四任皇帝,而娄昭君也很顺利的,第四次成为皇太后 。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562年,61岁的娄昭君也去世了 。
应该说,在娄昭君作为皇太后的日子里,北齐的政治相对比较平稳,容易出现动荡的新皇继位,也都有惊无险的安然渡过,娄昭君之后,高湛终于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高纬,很不幸,27年的北齐,也就在高纬时期走向了终点 。
当然,并不是说,因为娄昭君的这些孙子辈,北齐才走向的灭亡,历史上最有名的,娄昭君的孙子,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高长恭,也叫高肃,他有个外号,江湖人称“兰陵王” 。
推荐阅读
- 王昭君秘史 揭秘王昭君为什么被下嫁给匈奴?
- 北朝的九龙母娄昭君是如何对高欢一见钟情的?
- 汉元帝为何把倾国倾城的王昭君冷落在后宫?
- 昭君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再嫁新任单于
- 王昭君在匈奴 被逼嫁给前夫儿子 亲子被杀
- 古代四大美女王昭君出塞新解 情非所愿
- 四大美人之一昭君出塞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 单雄信为何宁死也不辅佐英主 他们竟有这样纠葛
- 王昭君的和亲为什么是续亲?王昭君续亲的作用
- 隋炀帝杨广错过的绝色美人 隋朝版昭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