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解放军9名战士武装泅渡 征服琼州海峡
2014年10月25日,三亚警备区某连队官兵在营区外道路两侧列队,当7名年近花甲的老人走进队列中间,官兵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7名老人都是退伍老兵,都曾在此连队服役 。
这个连队诞生于辽沈战役,从林海雪原到天涯海角,历经解放战争中的大小战役 。它有一个威武雄壮的名字——“南海蛟龙” 。
49年前,解放军驻琼某部9名战士,以大无畏精神战胜水流湍急的天险,写下了横渡琼州海峡的辉煌 。如今,曾先后在该部服役的36名老兵根据回忆,将这一荣耀时刻写入连队历史,编撰成册,谓之《南海蛟龙》,送给新一代的中国军人,以期传承铁血军魂 。
敢为人先
试水武装泅渡
钟振国,该连老兵之一,1969年入伍,直至1987年退伍转业,他将最美好的年华灌注在南海之滨 。他也是此书的主要编写人员之一,7年前,他率先做起了连史的编撰 。
49年前的9名战士,此时或已辞世、或失联,幸遇钟振国综合此前众位老兵口述,与采访人员谈起了波澜壮阔背后的花絮 。
“1964年,全军举行大比武,海南军区获得武装泅渡第一名,载誉而归,而在比武中受挫的兄弟部队重整旗鼓,誓要再与我们一争高下,并传闻准备试渡琼州海峡 。”钟振国说,“这一消息引起了当时军区领导的重视,他们感到,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若海峡被封锁,及时将情报送出将会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
琼州海峡两岸之间的最近距离为32公里,海峡中间为一条狭窄的海沟,水流湍急,流速最高时达到每秒2至4米,自古以来被视为天险 。
“据传解放海南岛时,琼崖纵队交通员曾靠几个椰子做漂浮工具顺水飘过海峡,将情报送至大军手中 。”钟振国告诉采访人员,那一次,军区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无泅渡工具的情况下,靠人力打通海南与大陆间的联系 。
是年十月,海南军区所属各侦察分队抽调了数十名侦察员汇集海口,准备试渡琼州海峡 。
未雨绸缪
天堑两度阻挠
采访人员在钟振国的帮助下,终于与当年的9名泅渡战士之一的黄克光取得了联系 。在采访人员说明情况后,电话那端传来了苍劲有力的声音 。
“在1965年9月29日之前,我们已进行过两次武装泅渡,都没成功 。1964年12月的一天,由驻海南4个部队的侦察连组成近百人的横渡大军,集结在白沙门,迎着浪头冲进海里 。但是大多数人都被巨浪拍回岸边 。”黄克光回忆说,当时他的水性还不是很好,经一番风吹浪打,海水都喝饱了,被抬回去吐了一大盆 。
时隔一年后的1965年8月,榆林要塞区(现三亚警备区)某部挑选出最优秀的二十多名侦察员赶赴海口,经过数天准备,入水点选在澄迈角(今海口观海台附近) 。战士们全身涂上了凡士林以增强保暖,手脚皮肤裸露处搽上蓝汞水以防鲨鱼,水壶里灌上绿豆汤掺杂茅台酒,怀揣一个水煮蛋 。
清晨6时,侦察兵入水面,几艘运输艇在外围保护 。经过6个钟头,诸人已游过海峡的三分之二,对岸已清晰可见 。大家决定暂停前进,先进食补充体力 。熟料,由于他们处在海峡深沟边缘,在退潮激流的冲击下,被拉回了中间线 。
【1965年解放军9名战士武装泅渡 征服琼州海峡】时间渐渐逝去,渡海战士们此刻已是精疲力竭 。下午6时,眼见暮色降临,武装泅渡只得作罢 。
九龙过海
书写国人历史
1965年9月29日早上6时整,黄克光一行9人,再从澄迈角下水 。当时每人身着军装,头戴军帽,身上携带4枚手榴弹、一支手枪、100发子弹、一把匕首、一双解放鞋,一个装满开水的水壶和熟鸡蛋,总负重逾5公斤 。
“大约游了一万米,我们发现自己游进了一个大约九千米宽、流速每秒一至二米的激流,只见涌浪一个接一个扑来,仿佛张开血盆大口的巨鲨要把我们吞噬……”
“只有豁出去了 。”黄克光接着说,“那天,我正患感冒,加上横渡时手榴弹背带的摩擦,把胳肢窝磨破了一层皮,海水一泡,每游一下就像刀子扎似的钻心疼痛 。”
10时50分时许,黄克光他们闯过了这一段激流 。“此时,大家稍加放松,自由踏浪,还有带头唱起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等革命歌曲,一时大伙激情澎湃 。”游至3万米距离时,黑云密布,雨点落下,只见海风呼啸,风力增大至四级,海浪打得人睁不开眼 。
“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游向对岸,这是考验意志,考验毅力,考验勇敢的时候了 。最终战士们没有一个人上船 。为了胜利,我们互相勉励,保持队形向前游去 。”
推荐阅读
- 清朝第一贪官和珅染指9名中外美女 特宠爱洋妞
- 世界上竟有个山寨中国 有解放军还有六星红旗
- 是什么吸引了她 一个日本女人当了八年解放军
- 第一贪官和珅染指9名中外美女 特别宠爱洋妞
- 解放军进藏艰难修路 吉普车与牦牛“运粮接力”
-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 猪肉粉条劝降国民党两个师
- 对越反击战密闻 解放军为何使用“人海战术”?
- 解放军占领南京后蒋介石曾欲效仿希特勒自杀
- 淮海战役解放军伤亡人数 淮海战役死了多少人?
- 1974年中越“海上拼刺刀” 解放军收复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