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南方政权总是会败给北方政权

很简单 , 因为几乎都是北方向南方发起攻击 , 南方除少数个案外几乎没有主动向北进击过 。
一方不停地进攻 , 总会得逞的 。哪个朝代不是打了几百几十年的。
倒过来和汉朝一样 , 天天打匈奴 , 最后匈奴就挂了 。洪武永乐见天就出击蒙古 , 蒙古挂倒忽兰忽失温以外去了 。
故 , 无他 , 攻守易势耳 。
其他如人口经济这些 , 当然有关系 , 但最主要的 , 还是因为北方由于生存问题不断地主动发起向南方的攻击 , 而南方少有此类行动 , 绝大部分时间是安稳地生活在原地 。生活太好了 , 不用发起对外战争 。
其实所谓南北方战争 , 需要分为两条线来说 。
一条是围绕北纬38度线的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帝国之间的长期斗争 , 这个斗争真是自古以来的 , 从周开始就连绵不断 , 一直延续到清入关 。
这个战争的最主要原因 , 绝大多数情况是游牧民族壮大了肥了 , 后果是人口多了地皮不够养人和牲口了 , 于是南下扩张 。或者是连年灾害活不下去了要找吃的 , 于是也南下 , 基本就这两种情况 , 没什么例外 。
一条是以淮河、长江流域为界线的南北方战争 。这个情况就复杂点 , 但主要是权利斗争 , 属于中原各政治势力内部的统治权争夺 , 和围绕38度线的斗争不太一样 。
这个区域内的斗争 , 前期主要是争夺黄河流域及到长江为止的区域 , 因为这个区域最富裕发达 。到隋的大运河开通后 , 南方地区经济开始快速兴起 , 于是争夺区域扩大为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 。这种情况下 , 中国西高东底的地理 , 使得从西北高原顺势向东 , 及从西南内陆乘高顺流而下两路进击 , 就占据了地理上的先天优势 , 再加正好这两都是富裕地区 , 所以胜率较大 。
先说前面的游牧民族和中原帝国问题 。这个斗争 , 最后的胜负实际上就是看谁主动出击次数多 , 游牧民族不断地攻击中原 , 总会被打进来一次的 , 于是大家就说中原帝国失败 。
问题是 , 游牧民族打了多少次?多少年?西周太遥远而且也说不清楚 , 我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吧 。蒙恬和赵括就和他们长期作战 , 一直也没让对方进来 。到西汉武帝 , 实在被骚扰得受不了了 , 国力也攒够了 , 于是连续主动出击 , 前期胜负都有 , 但你架不住中原帝国年年一小打几年一大打 , 终于最后匈奴顶不住 , 挂掉了 , 于是向西迁徙 , 朝欧洲方向去折腾了 。
这下中原清净了 。这一休息就好几百年 。
到魏晋 , 桓温北伐和前秦南下都属于第二类斗争 , 而且一来一往 , 算是没出大胜负手 。然后38度线沿线的各种小游牧民族部落各种兴起 , 结果五胡十六国什么的 , 临了谁也没占到大便宜 , 还被灭族了一大批民族 。最后终于是隋唐出了头 , 做了老大 。与此同时 , 北边最大的势力突厥也壮大了 , 结果当然是要南下 。结果就是大BOSS对决 , 突厥被隋唐阴谋加武力 , 分裂了然后各个击破 。这个结果 , 其实不是一朝之功 , 而是从五胡乱华各种乱战 , 一直延续到唐才为止的 。
而后来的安史之乱 , 实际又是中原帝国内部斗争 , 就是抢皇帝做的斗争了 , 不属于第一类斗争 。这次唐军从南边淮河开始大反攻获得最后胜利 。
宋 , 就不多说了 。在我看来 , 宋所谓的北伐总共也就两次大的 , 太宗一次大败 , 然后童贯……其他的在我看来都不算 , 包括岳飞那次 , 我一向归为局部反攻 。但是 , 你们仔细想想 , 西夏、辽、金、蒙古打中原打了多少次、多少年?一直都是北方游牧民族打 , 中原守 , 从38度线退到黄河 , 最后长江 , 最后是福建广东 , 从太祖起一直打到崖山 , 最后输一次大的 , 帝国完蛋了 。
结果大家又说 , 是南方中原帝国输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