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天下兵器 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

有关秦始皇十二铜人 , 众说纷纭 , 至今流传着多种说法 , 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 , 中国第一位封建皇帝秦始皇为何要铸造这12铜人呢?十二铜人如今何在?铜人有多重多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怎样铸造?在什么地方铸造?是谁铸造的?又是怎样消失的?有没有重新发现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均成为千古之谜 。
秦朝建国时间很短 , 仅15年 , 留存下来的史料也很有限 , 今年56岁的民间考古人士王根权先生历时20年潜心研究秦汉史 , 对“秦十二铜人”留下的千古之谜 , 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计算出“铜人”重量、身高 , 寻找到了2230多年前铸造铜人的遗址和遗留物 , 破解出了铸造的工艺与方法 , 并断言:“还有两个‘铜人’留在西安境内 。”
问题一
“十二铜人”究竟有多大
凡是游览过阿房宫的人 , 对宫前两侧一边6个两边共12个笔直挺立的巨大的铜人塑像 , 一定印象深刻 。据导游介绍 , 这些高达4人高的铜人 , 就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铜人”模拟品 , 是西安电影制片厂为拍电影留下的道具 。
陕西省考试管理中心干部、痴迷研究“秦十二铜人”的业余考古学者研究后认为:道具“铜人”与“秦铜人”有着不少差别 。第一 , “秦铜人”比道具“铜人”高;第二 , “秦铜人”的服饰应是狄族等少数民族的服装 , 而道具“铜人”却是汉服;第三 , “秦铜人”全部是男性 , 而道具“铜人”中有两名女性;第四 , “秦铜人”没有手持乐器的艺人乐工 , 道具“铜人”中却有 。关于秦铜人的重量 , 王根权认为史料中有“重各千石”、“钟小者皆千石也”、“各重三十四万斤”、“各重二十四万斤”记载 。为什么会有四种数字呢?这些数字均属估计数字非确切数字 , 千石之说只是泛指 , 十二枚铜人不是一样大 , 也不是一样重 , 小者千石 , 大者应该大于千石 。石是秦时的重量单位 , 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秦时的一斤等于现在的256.26克 , 如此计算下来 , 最小的一尊铜人重量也在30吨以上 , 大的则在87吨以上 。
史料记载有三说:“高三丈”、“坐高三丈”、“有大人长五丈 , 足屡六尺 , 皆夷狄服……”这就是说“秦铜人”的高度有三种可能 , 一种是三丈合今8.12米;另一种是五丈合今13.7米;第三种可能是像高加座高 , 合今16.24米 。根据相关资料考证 , “秦铜人”当为16.24米高 。
问题二
“十二”到底寓意什么
根据史料记载 , “秦铜人”的铭文“李斯撰 , 蒙恬书” , 由此可知 , 铸造铜人应该是国家的大事 。根据常识 , 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建筑、器物、图案 , 其尺寸及造型都不是随便定的 , 都有一定寓意 。
“秦铜人”的十二这个数字寓意着什么呢?王根权研究认为 , 古时把大地分成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统合起来就是大地 。大地还有一种分法 , 先分成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每个方向再分出两个方向 , 这就是四面八方 。四面八方也是十二 。可见十二这个数字是能够代表大地的 , 而且是一个统一的大地 。大地不就是天下吗?秦始皇所建立的不就是一个天下统一的封建王朝吗?因此 , 秦始皇铸造十二铜人的“十二”第一层意思就寓意着“天下统一” 。还有 , 一年四季 , 一季三月 , 一年十二个月 , 如此往复便是千秋万代 。两者合一 , “12”这个数字解密后就是:天下统一 , 千秋万代 。而“秦铜人”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第一座和平统一纪念碑 。
问题三
秦人如何铸造“铜人”
2000多年的秦朝 , 能铸造80余吨的铜器实属奇迹 。它是怎样铸造出来的呢?
经研究后认为它是采用地坑法铸造的 。地坑法就是在地下挖个大坑 , 依坑做成范模 , 铸成后挖开地坑将铸器拖出来 。铸器小容易拖出来运走 , 铸器太大 , 拖出坑又成了问题 。秦时的设计者想出了个办法:在地面上筑台 , 在台中心做范 , 铸成后破坏筑台 , 铸器即可容易运走 。铸下一个时 , 补好筑台 , 重做范模 。范的问题解决了 , 铜水溶化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