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抢票软件“VIP陷阱”何时休?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 , 就上黑猫投诉]
【北京青年报|抢票软件“VIP陷阱”何时休?】“为什么到确认出票时 , 要临时收费?”在杭州工作的张女士今年春运选择用抢票软件购票 , 却遭平台诱导购买VIP——抢票软件平台提示不购买礼包不能确定抢到火车票 。 据悉 , 在一些消费投诉【进入黑猫投诉】平台上 , 有不少消费者都表示掉进抢票软件的“VIP陷阱” 。 (1月25日《工人日报》)
眼下正值春运 。 受疫情因素影响 , 不少人都选择就地过年 , 即便如此 , 全国铁路在春运期间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2.8亿人次 。 旅客们在年前扎堆出行 , 部分旅客就会根据以往的春运经验 , 试图在抢票软件上“走捷径” 。 殊不知 , 抢票软件提供的服务“陷阱”重重 , 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坑”中 。
以张女士为例 , 因担心在官网抢不到车票 , 选择了抢票软件 , 又勾选了“跨站抢票” 。 平台随后提醒她可体验一次抢票VIP礼包权益 , 5分钟内立即出票 , 当她以为平台帮她抢到了车票 , 却未想到“确认出票”需要另付40元 。 更让她没有想到的是 , 之前预约的3张车票在12306网站处于待支付状态 , 可以原价购买 , 让她险些上当 。
这是抢票软件“VIP陷阱”之一 。 此外 , 其他消费者还反映了各种“VIP陷阱” , 如“购票不成功 , VIP的钱不退”“软件设置了‘试用VIP’选项 , 一点进去就直接扣费甚至没有扣费确定选项”“抢票页面并没有任何提示取消试用VIP要扣款的说明”等等 。 这意味着不少消费者都曾掉入此类“VIP陷阱” , 其合法权益或经济利益受到损害 。
抢票软件设计“VIP陷阱” , 显然是受利益驱动 。 抢票平台之所以这么做 , 并且屡试不爽 , 缘于一种“欺诈逻辑”:先吸引消费者使用抢票软件 , 再推出具有“绑架”性质的“VIP服务”——不购买礼包意味着“本次抢票成功时间未知 , 无任何优惠福利” , 让消费者做出错误判断购买“VIP服务” , 抢票软件就会获取不当利益 。
在这一整套“欺诈逻辑”中 , 商家抓住了一些消费者希望比别人更快抢到票的心理 , 以“VIP”为噱头 , 让消费者误以为只要多花一点钱就能有购票优先权 , 就可以更快抢到票 。 其他消费者如果像张女士一样 , 在12306网站查看自己所购车票就能避免上当 , 但不是每个消费者都会这么做 。 由于信息不对称 , 一些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掉入“坑”中 。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以下的 , 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诈骗3000元及以上的 , 涉嫌触犯《刑法》构成诈骗罪 。 因抢票软件“VIP陷阱”涉及金额大多只有几十元 , 很少会有消费者主动报案 , 警方一般也不会立案 。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抢票软件运营商有恃无恐 , 反复设置“VIP陷阱”牟取利益 。
从消费者角度来说 , 要汲取以往抢票软件出现多种“陷阱”的教训 , 远离抢票软件 , 选择12306网站或12306App购票 。 一旦上当受骗 , 即便涉及几十元 , 也要勇于维权 。
12306方面也要继续对抢票软件采取追责、屏蔽等有效措施 , 维护购票秩序 。 从监管角度而言 , 要对这种“VIP陷阱”采取治理措施 , 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
另外 , 消协组织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授权 , 对消费者投诉较多的抢票软件 , 或通过公益诉讼 , 或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 , 让侵权者付出代价 。 还值得思考的问题是 , 抢票软件“陷阱”花样不断翻新 , 这就需要从制度到执法对其违规侵权行为精准治理 , 早日给这些乱象画上句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