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孙衍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了秦国
【揭秘公孙衍后来为什么又离开了秦国】公孙衍出身的日期不详,魏国阴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和张仪是对手 。公孙衍历仕秦国、魏国、韩国 。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诸国合纵抗秦,皆败 。
公孙衍于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秦惠王继位后虽然杀了商鞅,重用公孙衍,但商鞅制订法令仍在继续施行 。
公元前333年,公孙衍任大良造后,积极谋划,很快率领秦军就向魏国发起了进攻 。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悍将,根本就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在竭尽全力抵御秦军的攻势后,魏国只好向秦国割地求饶,秦国东进中原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 。此后,秦国占据了河西之地,夺取了走向中原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
魏惠王在失去河西这条重要通道之后,悄悄派人贿赂公孙衍,公孙衍因此向秦王提议暂缓攻打魏国,先夺取他国,恰好这时张仪来到秦国,听闻此事后建议秦惠王即刻伐魏,张仪分析魏国此时正是四面受敌的时候,应趁机拿下,否则魏国卷土重来后果不可估量,秦惠王被说得如梦初醒,立即起用张仪为客卿 。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面的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 。此后,秦惠王启用张仪为相,公孙衍便遭到排斥,不得不离开秦国,又重新回到到魏国做了将军 。
公孙衍发动五国合纵攻秦失败后,魏国大臣田需乘机指责、中伤公孙衍,公孙衍被排挤出了魏国,打算到韩国去 。即使到了韩国,公孙衍也在积极策划新一轮的合纵运动,秦王深感不安便,决定攻打韩国,谁知战斗中,韩国明显不占优势,竟无一个盟国发兵相救 。
秦韩两军相持一年多,韩军大败 。公孙衍无力回天,只得逃走 。
从史籍记载来看,公孙衍在韩国担任宰相,率军与秦国作战失败后,再次回到了魏国 。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积怨,田需对他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掉张寿进而嫁祸于公孙衍 。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把他杀掉了 。至此,公孙衍退出了历史舞台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揭秘千古迷团:12个远古文明为何突然销声匿迹
- 揭秘:刘备在入蜀时错杀了哪个人埋下亡国祸根?
- 揭秘卫子夫是如何追逐皇帝的爱好和趣味的?
- 揭秘七大圣结义为何孙悟空要排在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