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各派争抢的“42章经”是什么书?
金庸小说《鹿鼎记》里 , 宫廷、江湖各派势力都在明争暗抢一部佛经 , 那就是藏着惊天秘密的《四十二章经》 。实际上 , 这部经书是中国古代翻译的第一部佛教经典 。
杜牧写过一首诗:“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的寺庙盛极一时 , 如同漫山遍野绽放的鲜花 , 香气四溢 。但南方曾是佛教的荒瘠之地 , 那么 , 建业的第一座寺庙是建在哪里呢?叫什么名字?
佛教兴起源于一个梦
金庸小说《鹿鼎记》里 , 宫廷、江湖各派势力都在明争暗抢一部佛经 , 那就是藏着惊天秘密的《四十二章经》 。实际上 , 这部经书是中国古代翻译的第一部佛教经典 。佛教西汉时传入我国 , 但直到东汉 , 才由涓涓细水蔚成巨流 , 推波助澜的就是这本书 。
公元69年的一天晚上 , 东汉明帝刘庄(光武帝刘秀的第四个儿子)做了一个梦 , 看到一个高大金人 , 灿如朝霞 , 飘飘荡荡从远方飞来 , 降落大殿 。汉明帝百思不得其解 , 第二天上朝让所有人解梦 , 群臣都傻了 , 孔、孟都不是这个形象啊 。太史傅毅博学多才 , 说:我听说西方天竺(印度)有一位得道的神 , 号称佛 , 能够飞身于虚空 , 陛下梦见的大概是佛 。
汉明帝当即拍板 , 去找 。圣旨谁敢违抗呢?于是一批使者从洛阳出发 , 跋山涉水到了天竺国 。三年后 , 他们带着两名高僧一起回来 , 还有经书和佛像 。
在皇室的支持下 , 开始翻译佛经 , 第一部译成的就是《四十二章经》 , 由四十二段佛说的话组成 , 短小简明 。洛阳也建起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 就是今天的白马寺 。
支谦翻译了大量佛经
三国时 , 两座城市成了佛教中心 , 那就是“北洛阳 , 南建业” 。建业在佛学上能和洛阳并驾齐驱 , 因为来了两名高僧 , 孜孜不倦地在东吴大地播种、推广 。如同高校里德高望重、成就斐然的教授 , 即使只有一人 , 也足以撑起一个学院 。
当然 , 建业从无一寺庙到钟声处处 , 更离不开孙权的关心和支持 。
第一高僧叫支谦 。支谦是大月氏人的后裔 。汉献帝时 , 从兵荒马乱的北方逃到江南 。孙权听说了他的才华立即请进宫中 , 一见倾心 , 还让他做太子孙登的老师 。
支谦在东吴30多年 , 几乎只做了一件事 , 那就是翻译佛教经典 。他的36部48卷译本最大特点是浅白流畅 , 通俗易懂 。上至达官贵人 , 下至普通平民才开始醒悟过来 , 原来佛学不是深奥的天书啊 , 我也能看明白 。于是佛学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
太子死后 , 支谦离开朝廷过起隐居生活 , 后来死于山中 。
支谦打开佛教的一扇窗 , 让很多人看到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 。但敞开大门 , 吸引大批的人纷纷进香 , 变身善男信女的人叫康僧会 。
康僧会开始传道很艰难
支谦是知名学者 , 天生的“高大上” , 而康僧会刚到建业时是个十足的“吊丝” , 没有人看得起他 。
他的祖籍是天竺 , 后来跟随家人经商来到交趾 。10多岁时 , 父母双亡 , 不久他出家 , 经过几十年的刻苦学习 , 成得道高僧 。247年 , 他从交趾北上来到建业 , 比支谦晚到了20多年 , 他是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由南向北传播佛教的僧人 。
想要做“第一个” , 就意味着遭人白眼、受尽冷嘲热讽 。他到了建业 , 高山流水 , 知音难求 , 没人理睬这个莫名其妙的推销员 。他无奈在闹市一角建了个茅屋 , 里面供放佛像 , 天天到街上逢人讲佛法 。老百姓一看 , 这不像要饭的啊 , 长相奇特 , 穿着怪异 , 叽里咕噜不知道说什么 , 哪里跑来的怪人 。于是有人上报到政府 , 要求查查他的来历 。
官府也觉得这事蹊跷 , 层层汇报 , 惊动了孙权 , 说有一个胡人自称佛教徒 , 举止怪异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射雕中的郭黄恋 门不当户不对的经典结合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第一次矛盾竟是因为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