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比安禄山还厉害的节度使 王忠嗣
节度使是我国古代一种对边疆进行有效防备而设立的官位,但是在唐代的安史之乱却将节度使这个官位推到了末路 。历史上,有很多人知道节度使都是因为安禄山,但是,今天带给带家的却是比安禄山还要厉害的人物——大唐四镇节度使王忠嗣 。
王忠嗣(706—750),初名训,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 。唐朝名将 。父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 。因父在唐开元二年(714)反击吐蕃的战斗中英勇献身,王忠嗣九岁时由唐太宗养于宫中,赐名忠嗣 。长大后,“雄毅寡言,有谋略”,玄宗与之论兵,应对纵横 。玄宗十器重,对人说:“此子尔后必为良将 。”
开元二十一年(733)起,忠嗣历任左领军卫郎将、河西讨击副使、左威卫将军、左金吾卫将军、左羽林军上将军、河东节度副使、代州都督、朔方节奏度使、灵州都督、河东节度使、河西、陇右节度使等军政要职 。
开元二十六年(738)秋,吐蕃叛乱,进犯边境 。忠嗣率部属前往平叛,左右驰突,当者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吐蕃大败 。后又北伐奚族,平定吐谷浑,利用西突厥各部贵族之间的矛盾,削弱其实力 。开元二十九年(741),又任朔方节度使时,注意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与突厥等西北各族互市,以高价购头马匹,“诸蕃闻之,竞来求市”,同时,内地的丝绸、铁器、粮食等也输入突厥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生产发展,物质、文化也得到交流 。他主张各民族和平相处,尽量避免冲突和战乱的发生 。
一次,玄宗兴兵攻打吐蕃石堡城,诏问攻取之计,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屯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 。”玄宗不以为然 。后董延光请攻石堡城,玄宗诏忠嗣出兵接应 。他按不动,并对李光弼说:“今争一城,得之未制敌,不得未害于国,忠嗣岂以数万人之命易一官哉!假如明主见责,岂失一金吾羽林将军?”使得延光出师无功,终罢兵 。
在大唐帝国兴盛阶段,包括“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帝国的边境也非一派祥和,而是屡有战事 。在漫长的边境线上,从东北到西北,从西南到东南,各处皆有战事 。一方面,这是由于唐朝将领凭借强大的国力侮辱对方,逼迫对方奋起反抗;另一方面,这也是由游牧民族的掠夺习性造成的 。比如从西北到东北一带边疆地区,奚人、契丹人、吐蕃人、突厥人,都时常骚扰大唐边境,抢劫马匹、粮食、人口,若是遇到小股唐军前来,便杀败唐军,若是遇到大部唐军,则远遁大漠之中,避其锋芒 。励精图治的玄宗皇帝对此很不满意,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因此,他屡次督促边镇将领对外用兵,施布大唐恩威 。王忠嗣得令,也积极响应,策划了一系列巩固边防的战事 。
西元742年,大唐天宝元年,王忠嗣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与契丹军队在桑乾河进行会战,连续交战三次,都取得了胜利 。当时,奚人和契丹人组成强大的联军,却被王忠嗣率领的军队打得全军覆没!契丹可汗只身逃走,不久被部下杀死,契丹36部尽数投唐,几十年不敢作乱,由是,王忠嗣威名大震 。自然,唐军也是威名大振,耀武漠北,所向披靡 。
同年八月,后突厥汗国因内乱反唐,王忠嗣向玄宗献《平戎十八策》 。随后联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大败后突厥汗国 。后突厥汗国部众千余帐相继归唐,从此,后突厥汗国衰落下去,再无力对唐帝国边境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
但王忠嗣并不沉迷与过去的辉煌之中,而是积极采取措施,“先发制人” 。天宝二年,王忠嗣再度率兵打败突厥,塞外的局势因此得到根本性转变 。
王忠嗣因系列边功,越来越得玄宗皇帝赏识,因此加官进爵,也是频繁 。到了天宝四年,王忠嗣加摄御史大夫,兼河东节度使 。同年五月,进封清源县公 。
但王忠嗣确为忠臣,素无谋反之心,更非飞扬跋扈、残暴凶劣之帅,他勤于为政,爱惜士兵,替大唐帝国的边境安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在兼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期间,王忠嗣掌管的地盘从朔方至云中,边境长度达数千里 。为了加强防御,王忠嗣在要害地方都设置了城堡 。有的地方以前唐军筑有旧城,王忠嗣便派人修复旧城继续使用 。有的地方地势险要,若无旧城,王忠嗣便派人据险修建新城 。
坚固的城防连绵不断,便相当于万里长城 。但这种万里长城施工量小,作用大,因此更适合推广 。这种做法不但能够达到军事目的,并且从劳动量上较少,防止士兵过于劳累,又节约政府财政,因此王忠嗣得到上下一致好评 。士兵们都特别拥护这位有勇有谋的将帅 。
推荐阅读
- 蠢笨如猪的安禄山为何能成为大唐军界第一人?
- 与杨贵妃马震的不是唐玄宗而是安禄山
- 五四运动详细经过 五四运动有哪些重要口号?
- 安禄山有几个儿子 安禄山是被他儿子杀掉的吗
- 详细盘点那些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
- 杨贵妃安禄山 得知杨死后安数日哭泣不止
- 详细揭秘古代考试作弊的处罚 有官员死于高考
- 详细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真实历史
- 详细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们的谥号庙号大揭秘
- 汉宫怨:汉宣帝三位皇后的悲剧人生详细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