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们的谥号庙号大揭秘
中国古代帝王 , 除了他们的姓名外 , 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 。所谓“庙号” , 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 。在上古时 , 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 。后来 , 人们觉得直接称呼已死的先帝、先王不大方便 , 祭祀时直呼名字也有些不妥 。所以 , 商时祭祀时就用每个王生日的天干来称呼他 , 不再用他的名字了 , 以表示恭敬 。如夏、商两代的王 , 习惯上就是以庙号相称的 , 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 , 商朝的祖甲、帝乙等等 。
“谥号”产生于周朝 。据说 , 周公做谥法 , 每个天子死后 , 就根据他生前的行为 , 给他一个代名 。譬如 , 周武王 , 因为他灭商朝有武功 , 死后谥他为“武” , 后人就不叫他周姬发 , 而叫周武王了 。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 , 重视本国的农业生产 , 关心内政 , 就谥他为“文” , 后人亦就不叫他周姬昌 , 而叫他做周文王了 。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 ,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 , 才跟着清王朝一同消失了 。谥号是一些固定的字 , 这些字都有特定的含义 。有的表彰帝王的功德 , 是美谥;有的则是恶谥 。一般说来 , 帝王因其地位至高无上 , 获得美谥居多 , 这说明谥号并不完全反映真实事迹 。臣下之谥 , 由朝廷赐予 。如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 , 欧阳修的谥号是“文忠” 。臣子的谥号两个字的居多 。
但是 , 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 。这是因为 , 秦王赢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 , 认为加谥号是“子议父 , 臣议君” , 不可取 。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 , 自称“始皇帝” 。后世子孙世代相传 , 即二世、三世皇帝 。后来到了汉朝 , 庙号、谥号才恢复过来 。怎么区分“庙号”和“谥号”呢?一般说 , 凡称某某祖、某某宗的就是庙号 , 凡称某某帝的便是谥号 。但在历史各阶段习惯上的称呼又有些不同 。打开中国历史年表 , 就会发现唐朝以前 , 一般都只称“谥号” , 如汉光武帝、魏武帝、隋炀帝等等 。唐朝以后 , 一般都称庙号 , 如唐太宗、宋太祖、明神宗等等 。不过在这期间 , 也有称谥号的 。如唐玄宗李隆基的庙号是“玄宗” , 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 这中间关键的是“明”字 , 因而唐玄宗又被称为“唐明皇” 。
【详细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们的谥号庙号大揭秘】明朝中叶后 , 帝王的称号又有所改变 , 多数以年号来称呼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 , 汉武帝继位的那年(公元前140年) , 称为建元元年 , 第二年称建元二年 , 以此类推 。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 , 称为改元 。东汉以后 , 又出现私谥 。私谥不是由朝廷赐予的 , 而是由德生们评定的 。如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