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三国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重建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驾崩,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后期曹魏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曹魏亡 。280年,西晋灭亡东吴,统一中国 。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
中文名称:三国
英文名称:three kingdom
简称:三国
所属洲:亚洲
首都:洛阳、成都、建业
主要城市:洛阳、长安、成都、建业
货币:刀币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曹丕、刘备、孙权
主要民族:汉族、羌族、越
主要宗教:道教
政治制度:门阀政治
【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三国历史事件
黄巾起义(公元184年-186年)
黄巾起义,又称黄巾之乱,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暴动之一,开始于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
重要人物
东汉官军:皇甫嵩、徐璆(荆州刺史)、陶谦(徐州刺史)、郭典(钜鹿太守)、何进(大将军、京师守将)、朱儁(镇贼中郎将)、秦颉(南阳郡长)、孙坚(佐军司马)、郭勋(幽州刺史)(被杀)、刘卫(广阳太守)(被杀)、王允(汝南太守)、曹操(骑都尉)、卢植(被朝廷撤换)、董卓(被朝廷撤换后代替卢植)、邹靖、刘备、关羽、张飞
太平道:张角、张梁(被杀)、张宝(被杀)、何仪(投降)、张曼成(被杀)、波才(被杀)、彭脱(被杀)、马元义(被杀)、赵弘(被杀)、韩忠(被杀)、孙夏(被杀)、卜己(被擒)、裴元绍
五斗米道:张修、张鲁
讨伐董卓(公元184年-186年)
董卓讨伐战是东汉末年,各地群雄组织地方军对抗董卓的战役 。中平六年(189年),掌政的董卓废少帝刘辩,拥立其弟陈留王刘协为帝,实行恐怖统治 。关东各地方群雄见此,以讨董为名起兵,推举袁绍为盟主 。虽然曹操出兵,及后到的孙坚夺战,但其他军队只驻军不加援助,而董卓又放弃洛阳,挟天子迁都长安,关东军起了内讧,盟军决裂,形成群雄割据的局面 。
江夏之战(公元190年)
江夏之战是208年中国军阀孙权和刘表在东汉末年的一场战役 。这是孙权和刘表在江夏附近驻守的部将黄祖的最后决战 。
名称:江夏之战
地点:江夏(今湖北省云梦县)
时间:西元208年春
参战方:孙权军、刘表军
结果:孙权胜利、黄祖遭斩首
参战方兵力:孙权军25000、黄祖军3万左右
伤亡情况:孙权军俘虏数万黄祖军
主要指挥官:孙权、周瑜、凌统;黄祖、陈就
兖州之战(公元192年)
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
宛城之战(公元197年-199年)
宛城之战是197年汉末三国之前军阀曹操和张绣之间的一场战斗 。张绣取胜,曹操败逃 。
易京之战(公元199年)
中国东汉末年,割据冀州等地的袁绍率军于汉献帝建安二年至四年(197~199)攻灭易京(今河北雄县西北)公孙瓒军的作战 。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袁绍率兵攻公孙瓒 。公孙瓒只守不攻,袁绍遂设下伏兵 。公孙瓒中伏后,心知必败,逃回城中自杀 。
推荐阅读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三国蜀汉五虎将马超为何得不到重用
- 解密三国:赵子龙为何拒绝娶漂亮寡妇为妻?
- 刘备招亲故事 三国历史上刘备根本没有去东吴招亲
- 糜芳简介 三国将领糜芳为什么叛变?
- 三国史上刘备曹操为何都说周瑜会割据荆州自立
- 三国解密:孙权送上了美女妹妹为何没套住刘备
- 三国 吕布收了袁术的钱却为何要帮刘备
- 三国鲜有“高富帅” 曹操身高1米6 刘备家贫如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