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事件 三国重大历史事件介绍( 三 )


主要指挥官:吕蒙、陆逊、潘璋、马忠
夷陵之战(公元221年-222年)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 。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 。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
南中平定战(公元225年)
诸葛亮南征,又称南中平定战,是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 。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
名称:诸葛亮南征
地点:南中
时间:225年
参战方:蜀汉、南中叛军与各部军团
结果:平定南中
主要指挥官:诸葛亮、朱褒、孟获
又名:南中平定战
典故: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 。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
九伐中原(公元249年-263年)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死于五丈原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 。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 。《三国志》记载,公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 。
名称:姜维北伐或九伐中原
地点:陕西、四川、甘肃等地
时间:公元238年—262年之间
参战方:蜀汉、曹魏
结果:蜀汉胜多败少,军队损耗过大
参战方兵力:不详
主要指挥官:蜀汉:姜维;曹魏:邓艾等
陆逊北伐(公元227年-280年)
陆逊北伐指的是仅有的4次与魏国作战 。
三家归晋(公元263年-280年)
三家归晋,实际上分为两场战役及一个事件,始于公元263年,终于公元280年:公元263年,魏灭蜀国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改国号为晋 。公元280年3月,晋灭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