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儿子 苏轼苏辙的名字里为何都有“车”?
名字 , 是对一个人的代称 。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能够陪伴和影响他的一生 。现今的父母在孩子刚出生时 , 不管是自己挖心掏肺 , 冥思苦想 , 还是不惜重金 , 请风水先生代劳 , 总想为孩子起个称心如意的名字 , 希望其带来好运和平安 。
今人如此 , 古代文人更甚 。他们为子女取名时 , 在义、理方面就颇有讲究 。名字不单要树志 , 还要起到鼓励、规范或警醒其性格修养的作用 。古人的名字比较繁琐 , 既要有“名” , 有“字” , 还要有“号” 。其中的“名”和“字”一般都是父母起的 , 而“号”则多是自己命名的 。比如 , 苏轼字子瞻 , 自号东坡居士;苏辙 , 字子由 , 自号颖滨遗老 。
从苏轼、苏辙兄弟的名字中 , 我们可以看出 , 他们名字的奇特之处就是都与车有关系 。苏轼名字中的“轼” , 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说文》中解释道:“轼 , 车前也 。”苏轼的字“子瞻” , 则源于《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中的“望” , 比较符合苏轼少年时踌躇满志的张扬作风 。
而苏辙名字中的“辙” , 本义是指车迹 , 车轮碾过的痕迹 。《左传·庄公十年》有“下 , 视其辙”的句子 。苏辙的字“子由” , 则带有仿效、依循的意思 , 说白了就是跟着别人走 。在为人处事方面 , 苏辙相比哥哥苏轼 , 要内敛得多 。
苏洵为什么要给两个儿子起这样的名字呢?这还要从庆历六年(1046年) , 苏洵赴京赶考说起 。尽管苏洵的才学可以“帝王师” , 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 。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 , 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 。第二年返乡后 , 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 。当时 , 苏轼十一岁 , 苏辙八岁 。苏洵虽然对两个孩子寄予很大希望 , 但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 。
苏轼个性张扬、豪放不羁 , 而苏辙的性格则相对内敛 。苏洵对两个儿子的脾性秉性非常了解 , 为了劝诫与勉励儿子 , 他在《名二子说》阐释了为二子命名的深意 。他说:“轮辐盖轸 , 皆有职乎车 , 而轼独若无所为者 。虽然 , 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 。轼乎 ,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 , 莫不由辙 , 而言车之功者 , 辙不与焉 。虽然 , 车仆马毙 , 而患亦不及辙 。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辙乎 , 吾知免矣 。”
苏洵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车轮、车辐、车盖、车轸 , 对于一辆车来说各有用途 , 缺一不可 , 而车轼则似乎是作用不大 , 可有可无 , 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 , 也就不成其为完车了 。由于这根横木有些过于张扬显露 , 所以苏洵在给苏轼取这个名字时说“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 反映了当时苏洵矛盾的心理 , 既希望儿子的个性能充分发挥 , 又担心他过于张扬而遭人嫉妒 , 于是他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 , 意思是让他瞻前顾后 , 谨慎小心 。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 , 苏洵则想对比较放心 , 取名为“辙” , 字“子由” , 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 。虽然“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 , 却也不易遭人嫉恨 。
苏洵这段近乎测字占卜的文字 , 从某一方面概括了苏轼、苏辙的性格 , 预测了他们的命运 。苏轼豪放不羁、光照千古 , 却屡招人妒 , 一生坷坎 。苏轼则未能因父亲取名“轼”而改掉“不外饰”的性格 。这“不外饰”的性格 , 使他对改革派的过激作为和保守派的守旧作风 , 都进行了坦言告诫 , 并因此吃尽了苦头 。
无论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 , 还是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 , 都对他不满意 , 都要排挤他、打击他 。“乌台诗案”就是一个例子 。出狱之后 , 苏轼因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而变得心灰意懒 , 公务之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 , 种田帮补生计 。“东坡居士”的别号就是他在那时为自己起的 , 也算是一种自嘲吧 。对于苏轼的遭遇 , 苏辙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推荐阅读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太史慈的儿子叫什么?太史慈的儿子是做什么的
- 董卓是董永的儿子 七仙女知道吗?
- 死在儿子手上的皇帝
- 武则天为什么杀自己儿子?揭秘太子李弘真正死因
- 虎父未必无犬子 龚自珍儿子引洋人进圆明园
- 为了逃命减轻车重 他把儿子女儿推下马车
- 关公为何大骂孙权儿子?他想将女儿嫁给谁?
- 耶律宗真的儿子是谁 耶律宗真有几个儿子
- 历史上最苦命皇帝宠妃 因儿子要当皇帝被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