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与奶妈客印月的一段不伦恋

天启皇帝为她绝食的这个客氏,原名叫客印月 。她的身份和职业,从年轻时到死都是奶妈 。但这个奶妈,是中国史甚至世界史上的第一奶妈,这么说的根据,我们要在后面讲 。
她是天启皇帝小时候的奶妈 。不知为什么,天启帝一直叫她“客巴巴”,于是她同时也以此名传世 。这个客奶妈,是北直隶(今河北一带)保定府定兴县老百姓侯二之妻,生有一子叫侯兴国 。据史书记载,她是18岁那年被选入宫的,给朱由校当奶妈 。但有今人考证,她入宫时的实际年龄,应该在25岁左右 。
明代皇城的东安门外,设有“礼仪房”,老百姓俗称“奶子府”,归司礼监管 。常年养着40名奶妈以备皇家用,另有80名注册奶妈,随叫随到 。
这个客氏当上朱由校的奶妈,据说很有传奇性 。几十名奶妈,由校在刚出生时谁也不认,喂不了奶 。太监们急了,全城去寻,抓着哺乳期的妇女就行 。这样把客氏大海捞针一般捞了出来 。尽管没当过奶妈,但小由校就认她,于是顺利入宫 。
她入宫两年后,丈夫死了 。这个女人,《明鉴》上说她“性淫而很(狠)”,《稗说》上也说她“丰于肌体,性淫” 。根据是什么?就是客氏在宫中值勤,偶尔也回家,说是照料孩子,实是与人偷情 。这要是放到现在,倒是正常,古人的评价未免太苛刻 。
不大正常的是朱由校 。按照宫规,皇子六七岁,保姆就要出宫,可是由校大了以后,还离不开客氏 。即位当了皇帝,还是一样,甚至一天不见都不行 。估计是亲妈死得早,他这也是移情代偿现象 。
客氏是伺候由校生活的,魏忠贤曾经两度伺候由校的伙食,这样的一条线,把魏、客两人牵在了一起 。一个“代父”,一个“代母”,再加一个妈死了爹不照顾的小孩子,三个人构成了晚明史上一个非常诡异的“百慕大三角” 。
好戏或者说悲剧,就从这里开始 。
就是这个客氏,不仅为魏忠贤解脱了困境,还把他抬上了政治舞台的中心 。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奶妈究竟有多牛?
泰昌元年九月二十一日,天启帝即位刚半个月,就以“保护圣躬”有功为由,加封客氏为“奉圣夫人”,并荫封她的儿子侯国兴为锦衣卫指挥使,又命户部选20亩好地作为客氏的护坟香火田 。言官中对此颇有不同意的,御史王心一上疏,抗言此举“于理为不顺,于情为失宜”(《明通鉴》) 。天启帝竟一连发下几道谕旨,说明缘由,对客氏评价道:“亘古今拥祜之勋,有谁足与比者?”(《玉镜新谭》)
有了这样高得吓人的基调,客氏这个劳动人民出身的大嫂所享受到的一切,可说是“俨如嫔妃之礼”,而且还要过之 。
这年冬,客氏移居乾清宫西二所,天启帝亲自到场祝贺乔迁 。皇上入座饮宴,钟鼓司领头的太监亲自扮妆演戏 。皇上喝得高兴,又下令,从此客氏在宫中出入可以坐小轿,专门拨给数名内侍抬轿,一切礼仪形同嫔妃,就差一顶青纱伞盖而已 。
第二年,客氏又奉旨搬到咸安宫住,阵势就更大了 。天启帝赐给她内侍崔禄、许国宁等数十人,还有带衔的宫人10多人,再加上跑来“投托”自愿服务的,光伺候她的下人就有好几百名 。在住的地方,夏天要搭起大凉棚防暑,皇帝赐冰不绝;冬天烧大火炕取暖,贮存了木炭无数 。
每逢客氏生日,皇帝必到场祝贺,连带着赏赐无计其数 。客氏那里所用的钱粮,各衙门感觉比皇帝那里催得都紧 。皇帝的饭伙,是客氏亲自主持打理,名曰“老太家宴” 。每日三餐皇帝吃完了,撤下的御宴全部赏给客氏 。于是一天三遍,宫道上端盘子的内侍往来不绝 。
刘若愚后来谈及此事,不禁感叹:“夫以乳媪,俨然住宫 。”奶妈也能住上一座宫殿,其骄奢僭越可想而知 。他还回忆道,当年客氏每逢要回宫外的私宅时,要有太监数十名,红袍玉带,在前面步行引路,轿前轿后有数百人随行 。队伍里各种灯烛多达两三千支 。出了宫门后,再换八抬大轿,“呼殿之声远在圣驾游幸之上,灯火簇烈照如白昼,衣服鲜美俨若神仙,人如流水,马若游龙 。天耶!帝耶!都人士从来不见此也!”(《酌中志》)
【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与奶妈客印月的一段不伦恋】刘若愚做过秉笔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见过大世面 。他尚且感叹如此,可见客氏这位劳动大嫂所享到的荣宠,“中宫皇贵妃迥不及也”(《明史纪事本末》) 。
那么,这位客氏究竟有什么能耐,能受到天启帝这么照顾呢?
要说客氏的发迹,以至后来的干乱朝政,是出于多大的政治企图,在史籍上找不到什么根据 。这位劳动妇女奇特的一生,既是皇帝权专制所造成的,我以为也是皇家特有的人情在起作用 。客氏一生的某些行为,倒还真是富于劳动人民的淳厚特点,到后来,不过是她充分使用了她所能得到的特权而已——富贵之下,有几人能清醒如常?难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