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三岁是被抱着即位的 抱他上皇位的人是谁

为何慈禧太后选择溥仪这样一个哭哭闹闹的三岁孩童来继承大清皇位?为何又要载沣这个不到三十岁的的年轻亲王来监国摄政 , 承担起统治大清万里江山的重任?这一切不得不从帝国皇室的子嗣单薄说起 。
从咸丰皇帝起 , 大清朝的君王便面临着一个尴尬的问题——子嗣单薄 , 乃至断绝 。
咸丰皇帝登基时年仅一十八岁 , 在他的一生中 , 大清帝国遭遇一系列挫折和坎坷 。血气方刚的咸丰皇帝生育能力不能和先祖比 , 一生仅仅生下两个儿子 , 一个女儿 , 其中一个儿子在出生当日不幸夭折 。在三十一岁辞世时 , 咸丰皇帝仅仅给这个庞大的帝国留下一个儿子 , 即年仅五岁的皇子载淳 。载淳在两宫扶持下即位 , 改元同治 , 年仅十八岁就去世 , 没有一丝血脉留下 。在同治皇帝之后即位的光绪皇帝载湉 , 也没有给大清留下一个子嗣 。
【溥仪三岁是被抱着即位的 抱他上皇位的人是谁】溥仪之所以能够被立为皇储 , 载沣之所以能够成为摄政王 , 还和当时朝廷内外的局势、各派势力有极大的关系 。随着光绪年岁渐长 , 帝后之间在官吏任免权、大政决策权等方面的分歧和矛盾便逐渐扩大 , 直至戊戌变法帝后两党撕破脸皮 , 几乎酿成母子反目相屠的悲剧 。此后帝后关系日渐冷淡 , 慈禧太后屡有废除光绪皇帝另选新君的想法 , 并一度立溥儁为大阿哥 , 由其即位 , 改元保庆 。排外风潮的失控最终酿成大祸 ,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不得不调整帝后关系 。光绪皇帝人身自由有所恢复 , 能够适度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 但皇帝同太后的关系在群臣百僚眼中仍然紧张 。
在光绪皇帝病危和慈禧太后弥留之际 , 选择与二者都有莫大关系的载沣作为帝国实际的继承者 , 让其幼子溥仪充当下一任皇帝 , 无疑是在两宫身后弥合裂痕以避免政局动荡的有益尝试 。
世人对慈禧太后选择年幼的娃娃溥仪做为帝国新君 , 而非立年长的溥伟作为继承人 , 颇多微词 , 以致滥语流言充斥其间 。要么说慈禧太后权力欲过大 , 七老八十了也不想放权 , 临死也要找个小孩子 , 挑个听话的乖宝宝 。要么说这个老女人玩垂帘听政玩久了 , 真是不经意间上瘾了 , 都这把岁数了还乐此不疲 。或者说慈禧太后眼拙 , 竟然作出这样的选择 , 大清朝没有几年就被折腾地亡国 。如果当时让溥伟而非溥仪即位 , 结果铁定不一样 。
无论是八旗营务的历练 , 还是军机任上的栽培 , 都是慈禧太后的深远谋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