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何称“金莲”?
讲到“三寸金莲” , 人们不禁要问 , 妇女因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金莲”与小脚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长期以来 , 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倍感兴趣 , 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
三寸金莲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 。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的布袋 , 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 , 从而使肌骨变态 , 脚形纤小屈曲 , 以符合当时的审美观 。在缠足时代 , 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 , 一直到成年之后 , 骨骼定型 , 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 , 直到老死之日 。
起源的不同版本
关于缠足的起源 , 说法不一 。有说始于隋朝 , 有说始于唐朝 , 还有说始于五代 。有人甚至称夏、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 。可谓是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 。传说大禹治水时 , 曾娶涂山氏女为后 , 生子启 。而涂山氏女是狐精 , 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精变的 , 或说是雉精变的 , 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 , 就用布帛裹了起来 。由于妲己受宠 , 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 , 把脚裹起来 。当然 , 这些仅仅是民间神话传说 , 含有较多的演义附会成份 , 不足以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凭证 。
缠足始于隋 , 也源自民间传说 。相传隋炀帝东游江都时 , 征选百名美女为其拉纤 。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女子被选中 。她痛恨炀帝暴虐 , 便让做铁匠的父亲打制了一把长三寸、宽一寸的莲瓣小刀 , 并用长布把刀裹在脚底下 , 同时也尽量把脚裹小 。然后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莲花 , 走路时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莲花 。隋炀帝见后龙心大悦 , 召她近身 , 想玩赏她的小脚 。吴月娘慢慢地解开裹脚布 , 突然抽出莲瓣刀向隋炀帝刺去 。隋炀帝连忙闪过 , 但手臂已被刺伤 。吴月娘见行刺不成 , 便投河自尽了 。事后 , 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 , 无论女子如何美丽 , “裹足女子一律不选” 。但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 , 便纷纷裹起脚来 。至此 , 女子裹脚之风日盛 。
缠足始于五代之说 , 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一说睿娘) , 美丽多才 , 能歌善舞 , 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 , 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 , 命窅娘以帛缠足 , 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 , 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 , 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
小脚为何称“金莲”?
讲到“三寸金莲” , 人们不禁要问 , 妇女因缠裹而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金莲”与小脚是怎样联系起来的?长期以来 , 人们对这个问题也是倍感兴趣 , 却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
一种说法认为 , 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 。东昏侯用金箔剪成莲花的形状 , 铺在地上 , 让潘妃赤脚在上面走过 , 从而形成“步步生莲花”美妙景象 。但这里的“金莲”并不是指潘妃的脚 。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 金莲得名于前述五代窅娘在莲花台上跳舞的故事 。但这里的金莲指的是舞台的形状 , 也不是窅娘的脚 。
对此 , 有学者认为 , 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 , 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 在佛门中被视为清净高洁的象征 。佛教传入中国后 , 莲花作为一种美好、高洁、珍贵、吉祥的象征也随之传入中国 , 并为中国百姓所接受 。在中国人的吉祥话语和吉祥图案中 , 莲花占有相当的地位也说明了这一点 。故而以莲花来称妇女小脚当属一种美称是无疑的 。另外 , 在佛教艺术中 , 菩萨多是赤着脚站在莲花上的 , 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女子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什么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 , 这又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 。中国人喜欢以“金”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 , 如“金口”、“金睛”、“金銮殿”等 。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 , 在“莲”字旁加一“金”字而成为“金莲” , 当也属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 。因此 , 后来的小脚迷们往往又根据大小再来细分贵贱美丑 , 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 , 以四寸之内者为银莲 , 以大于四寸者为铁莲 。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 , 即所谓三寸金莲 。后来金莲也被用来泛指缠足鞋 , 金莲成了小脚的代名词 。
推荐阅读
- 明代妇女自杀成风 明朝明代妇女自杀的原因
- 隋唐五代服饰 唐代女子头饰
- 历史上女战俘悲惨结局 上万名妇女沦为抵押品
- 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五代的披帛
- 最令人惊悚的幽闭之刑 对古代妇女的非人摧残
- 明朝服饰 明代妇女首饰
- 古代妇女为何爱进寺庙烧香 能与出家人幽会
- 印度女子独特的鼻环是印度妇女婚否的标志?
- 南宋为什么强调妇女保持贞洁 原来是因为北宋
- 明代人妖奸污妇女182人 明宪宗亲判凌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