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对政治的影响有哪些 宇文泰为政举措是什么( 三 )


宇文泰借用氏族部落的血缘纽带来组织府兵,使官兵之间蒙上了一层宗族的亲密色彩,以搞好将领和士兵间的结合,提高府兵的战斗力 。事实上,府兵的组成,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倒退到氏族关系中去,但由于这种兵制多少带有一些过去部落兵制的色彩,因此从那些曾经沦落为兵户的六镇鲜卑来看,身份提高了,地位改善了,从而使府兵的战斗力也增强了 。
宇文泰善于谋略和指挥 。在军事上主要依靠来自北镇尤其是武川的镇人,他们以后成为西魏、北周政治上的支柱 。宇文泰与东魏多次作战,互有胜负 。大统三年(537年)春,东魏攻潼关,宇文泰率精锐出潼关左面的小关,攻其不备,大败东魏军,东魏大将窦泰自杀 。秋间,东魏十万人进至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宇文泰以不满万人的弱势兵力,乘东魏军轻敌不为行列,亲自鸣鼓奋战,获得大胜,俘虏七万人 。西魏军曾两次进到洛阳 。大统九年(543年),邙山之战,宇文泰率军黑夜登山进击,高欢仅而获免 。次日再战,宇文泰军不利退还 。西魏财力兵力都不如东魏,军事上以守势为主,如玉壁城(今山西稷山西南)曾多次抵抗东魏来攻 。西魏的东境,大体与东魏以黄河为界 。
经济
宇文泰在经济上根据儒家先富后教的传统观念,积极劝课农桑,奖励耕植,并相应地制定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就是将被破坏了的均田制恢复起来,使那些由于土地兼并、战乱、天灾而丧失土地,流落他乡的农民和土地重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 。西魏均田制的授田、租调和北魏虽有差异,但变化不大,在役制上却变动较多,对服役年龄、时间、人数都作了重新规定 。服役年龄从北魏时的十五岁改为十八岁;服役时间则根据年成丰歉而定,丰年不超过一月,中年不超过二旬,下年不超过十天,使役期大为缩短;人数上则规定每户农家服役者限于一人,避免过多地动用民力,妨碍农业生产 。同时,宇文泰还颁行了户籍制度和计帐制度,即预定次年徭役概数的计帐之法,以求赋役的征发较为合理,还对绢的长度作了统一规定,以四十尺为一匹 。
宇文泰除了制定颁行上述经济政策外,还明确规定了地方官吏在发展生产方面的职责 。每到岁首,州县长官必须督促百姓,无论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务必不失农时 。对于那些游手怠惰,好逸恶劳,不事生产者给以处罚 。由于宇文泰衡量牧守政绩的标准之一就是劝课农桑,因此地方官吏大都重视农桑生产,经济逐渐发展,到宇文泰死之前,已经出现了一个仓廪充实的小康局面 。
外交
外交上,宇文泰采取和北攻东、南的政策 。对于北方的突厥、柔然曾力求通好,对于处于其东、南方向的东魏(北齐)、南梁则采取攻势,先后为自保图强而与东魏(北齐)争战并乘梁朝内乱之机进占梁控制下益州和荆雍等地 。
文化
在思想文化上宇文泰雅好儒术,以儒家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去除鲜卑族的一些落后习俗和摒弃当时思想领域中风靡一时的空谈玄理、崇佛论道一类的腐朽风习 。在京师长安设立国子学,拜儒学大师卢诞为国子祭酒,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儒家思想观念的人士,作为政权的支柱 。还根据先秦典籍《尚书》中的《大诰》一文的格式,制定《大诰》一篇,作为文章的样式,于大统十一年(545)宣示群臣,明令自今后文章须皆依此体,力图以此矫正浮华文风 。
六条诏书颁行后,宇文泰令各级官吏学习背诵,规定凡不通六条及计帐之法者,都不能为官,保证了这些措施的实施,刷新了关陇政权的政治 。
此外,宇文泰恢复鲜卑旧姓,如恢复皇族元氏为拓跋氏 。而所将士卒也改从主将的胡姓 。从形式上胡化一批的汉人,例如杨忠授普六茹氏,李虎授大野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