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盐” 齐桓公称霸与食盐官运有关?( 二 )


王莽时期 , 食盐国营出现松动:富商大贾贿赂地方官府 , 开始公开或半公开的“盗煮” 。王莽新朝地皇三年(22年) , 再次废止了“食盐国营” , 直到曹操重新施行“国营” , 食盐私营持续了180多年 。当然 , 这种私营 , 也多为地方土豪、强人所掌握 。
三国魏晋时期 , 各个政权吸取了春秋战国东方诸国“不煮盐无以富国家”的教训 , 纷纷推行军事强制性的“国营”或“军营”政策 。
唐人发明榷盐法:食盐国家专卖
隋到唐前期 , 和汉初一样 , 采取官少管、促生产的执政理念 。隋文帝立国第三年就宣布废除了盐禁 , 凡是盐池、盐井 , 政府“与百姓共之” 。唐初诸帝也基本继承了这一方针 。
【中国历史上的“盐” 齐桓公称霸与食盐官运有关?】直到唐代中期 , 唐玄宗开始败家 , 导致财政赤字 , 君臣一起想方设法生财创收 , 于是食盐国营又被提上了日程 。但唐中期后的食盐国营制度 , 和以前有很大不同 , 叫做“榷盐法” 。
所谓“榷盐法” , 是指食盐国家专卖制度 , 由以前的官运、官销制改为就场专卖制 。也就是说 , 盐民生产食盐 , 政府低价买来 , 再高价卖给商人 , 由商人运输到政府指定经销店贩售 。这样 , 政府不但控制了食盐的货源 , 也掌握了食盐的批发环节 。
据史料记载 , 在唐朝时期 , 盐政的税收实际上已经达到了中央实际总收入的五分之二左右 , 成为当时唐朝的主要经济来源 。
此后 , 虽然盐政多有变化、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更加细致 , 除元代一会儿商运商销、一会儿官运官销外 , 其他朝代大体都遵循了榷盐专卖制度 。
改变中国历史的私盐贩子
历经宋元明清千余年间 , 盐的专卖制度进一步得到强化 , 食盐专营及其盐课收入是历代政府的重要财源 。盐运使一向是个肥缺 , 制售贩卖私盐的行为虽然受到政府一再打压 , 但在巨额利润的刺激下 , 仍旧不绝如缕 。可以说 , 中国古代的盐业专卖史就是一部血雨腥风的官民斗争史 。
历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职业 , 就是私盐贩子 。有些私盐贩子直接参与了农民起义 , 而那些没有直接参与军事斗争的私盐贩子中 , 也不乏造反起义的支持者 。
公元881年1月16日 , 黄巢在长安登上皇帝宝座 , 国号大齐 。两年之后 , 他就从皇帝宝座上被赶下台 , 不久即在山东泰安附近兵败自杀 。
黄巢的老家在山东菏泽 , 三代都是私盐贩子 。贩私盐在唐朝是死罪 , 但是利润奇高 。作为私盐贩子 , 黄巢家里并不缺钱 , 所以在百姓因为吃不上饭而造反的时候 , 黄巢的造反更是一种借机获取更大利益的策略 。
而元末更是典型 , 朱元璋起义的经费大多是私盐贩子提供的 , 就连他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 , 也都是私盐贩子出身 。可以说 , 封建历史上的元末农民起义 , 基本上是一伙私盐贩子在争夺江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