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巧取皇位之谜 禁宫里没有找到嘉庆传位诏书
嘉庆二十五年 , 嘉庆皇帝壮年突然猝死 , 由此 , 关于道光继位的问题 , 官方的清实录与非官方史料记载存在着很大差异 , 有嘉庆帝死前就已宣示传位诏的说法 , 有太后懿旨传位的说法 。总之 , 真相颇不明朗 。
关于道光继位的问题 , 官方的清实录与非官方史料记载存在着很大差异 , 真相颇不明朗 。
据清实录所载 ,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四日 , “上至热河 , 圣躬不豫 。诏城陛庙拈香 。”二十五日白天 , “上不豫 。皇次子智亲王旻宁、皇四子端亲王绵忻 , 朝夕待侧 。上仍治事如常 。”但到了傍晚时分 , 突然“上疾大渐” , 以至于“戌刻 , 上崩于避暑山庄行殿寝宫 。”在嘉庆帝“如常”、“大渐”和“山崩”之间 , 《清仁宗实录》与《清宣宗实录》都记载道:“召御前大臣赛尚阿……宣示御书嘉庆四年四月初十卯时立皇太子旻宁 。”
然而《清宣宗实录》所不同于《清仁宗实录》的是它多出了一条记载 , 即七月二十九新君旻宁收到了孝和皇太后从北京寄来的一道懿旨:“我大行皇帝……今升遐 , 嗣位尤为重大 , 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但仓促之间 , 大行皇帝未及明谕 。为此特降懿旨 , 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 , 即正尊位 , 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 , 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这样 , 便产生了一个疑问 , 既然嘉庆帝死前就已当众宣布传位遗诏 , 而且实录中有二十六日“军机大臣等传知在京王公百官”等语 , 太后又为何史无前例的以懿旨的形式命嗣君继位 , 《清仁宗实录》与《清宣宗实录》的矛盾与出入 , 令人起疑 。
嘉庆从“不豫”到驾崩 。仅有四十八小时;而其从“大渐”到驾崩 , 仅在三四个小时之内 。这一点无论是实录 , 还是包氏碑文及《清史稿·禧恩传》所说的“变出仓促”、“事出仓促” , 都毫无置疑地证明了嘉庆帝是猝然而亡 。故传闻中有关他被雷电劈死之说 , 虽无从证实 , 似乎也印证了突发性这一特点 。与嘉庆帝一生的身体“素健”相比 , 他的死实在来得过于突然 , 实在是出乎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 , 以至于死后梓宫还尚“无合制良材” 。可见 , 嘉庆帝并未想过身后事 , 而突然的暴逝也没有给予他从容述写遗诏的时间 , 这一点道光帝本人也承认所谓“遗诏”为枢臣代拟;而且从包氏碑文及《清史稿·禧恩传》的相互佐证来看 , 嘉庆帝甚至连传位密诏所放何处都未及交待 。
与嘉庆帝以前的诸帝相比 , 顺治帝是在他死前已将部分遗诏内容过目 , 康熙帝和雍正帝的遗诏是在辞世五年前就已拟好基本内容 , 而乾隆帝更有训政三年的时间来从容考虑他的遗诏 , 及至嘉庆帝遗诏 , 纯属军机大臣代笔 , 这一点实录亦毫不讳言 , 从而也给道光初年留下了所谓“遗诏风波” 。关于秘密立储的传位诏 , 雍正帝在创立此制度后 , 将密诏一式两份 , 一份暗存自己身边 , 一份明存大内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他死后 , 两份密诏先后找到启封 。嘉庆帝本人得以继统的传位诏是由众臣恭取于正大光明匾后 , 由乾隆帝亲自主持宣示的 。嘉庆帝亲政后 , 于嘉庆四年(1799)四月初十日密写传位诏书 , 立皇二子旻宁为皇太子 , 但这份密诏似乎从未置于正大光明匾后 , 而是二十余年随身携带 。嘉庆帝本人对传位诏的置所守口如瓶 , 但他所没有想到的是会来不及交待而猝然辞世 。
正因为先帝没有交待后事 , 特别是传位诏书放在何处 , 影响了新君的迅速入统 , 造成了皇位的一时真空 , 所以“从官多失措” 。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督内臣拣御筐十数事” , 仍无所收获 。时间很快进入了七月二十六日 。亲贵重臣一方面派人驰报京师 , 一方面召开紧急会议商量举措 。《清宣宗实录》上记载有:二十六日“命内务府大臣和世泰带领首领太监人等驰驿前赴圆明园 。”及“是日 , 军机大臣等传知在京王公百官 。”这一则是宣示先帝猝崩的噩耗 , 一则也是告知承德尚未找到继位诏的情况 , 要求在大内及圆明园里找寻传位诏 。
推荐阅读
- 道光皇帝一脚踢死长子后 故宫石狮竟现异样
 - 刘邦的储位乱局 刘邦更希望刘如意继承其皇位
 - 明宣宗朱瞻基皇位之路非常顺利他为何能创仁宣之治
 - 武则天和佛教关系 武则天如何利用佛教登上皇位
 - 将老公推上皇位的绝色妓女 唐武宗宠妃王才人
 - 皇太极驾崩 多尔衮为何不夺皇位
 - 康熙传位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 雍正抢了亲弟弟皇位?
 - 齐王刘襄历史评价如何 刘襄失去皇位原因
 - 道光帝遗诏 竟道出清朝灭亡真正的原因
 - 道光帝第六女寿恩固伦公主的丈夫是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