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豹是谁?申公豹为何要帮助纣王
申公豹是谁:申公豹是志异小说《封神榜》中的人物,他与姜子牙同拜于元始天尊门下,为姜子牙的师兄,一生与姜子牙为宿敌,法力一般,但口才好 。申公豹无视纣王的暴虐,全力维护纣王的残酷统治 。
申公豹姓申名公豹 。有一种说法,申公豹是姓申名豹,公是一种称呼,这是不对的,整个《封神演义》里那么多人神,别人都没有用这种称呼,例如姜尚,并没有叫姜公尚,《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姜子牙一上昆仑,……话说子牙一看,原来是师弟申公豹 。子牙曰:“兄弟,吾不知是你叫我 。我只因师尊分付,但有人叫我,切不可应他 。我故此不曾答应 。得罪了!”申公豹问曰:“师兄手里拿着是甚么东西”子牙曰:“是‘封神榜’ 。”公豹曰:“那里去?”子牙道:“往西岐造封神台,上面张挂 。……里面有一句公豹曰:那里去?显然申公豹是名公豹,而非名豹 。说申公豹,复姓申公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阐教弟子,因为元始天尊偏袒姜子牙,申公豹嫉妒姜子牙手掌封神大权,故此挑动大批高人对付姜子牙,给武王姬发伐纣造成巨大困难,最后被姜子牙封为“东海分水将军” 。
申公豹是昆仑山上唯一的异类,元始天尊的徒弟,在所有玉虚弟子中间他是唯一在封神大战中直接背叛者,很多线索都藏在封神文字下面,水落石出时才会吓人一大跳 。过去听老人们谈论封神时,提到申公豹就说这是个豹子成精,当时只是一笑了之,以为这和说法海是蛤蟆精一样是纯属民间的偏见,但在重读姜子牙拿到封神榜下昆仑那一段时,我发现这种说法并非毫无依据,且看申公豹第一次出场时和姜子牙的一段对白 。
【申公豹是谁?申公豹为何要帮助纣王】申公豹怒色曰:“姜子牙料你保周,你有多大本领,道行不过四十年而已 。你且听我道来 。有诗为证:‘炼就五行真始诀,移山倒海更通玄;降龙伏虎随吾意,跨鹤乘龙入九天 。紫气飞升千万丈,喜时大内种金莲;足踏霞光闲戏耍,逍遥也过几千年 。’”
话说子牙曰:“你的工夫,是你得的;我的工夫,是我得;岂在年数之多寡?”
申公豹,为章回小说《封神演义》里的人物;其特异处,是两只脚往前走,眼睛却朝后看 。小时候见到这种描写,颇想一试,于是拼命把头扭往一侧,走了没几步,却头晕眼花,还险些撞在别人身上,才知道那实非人之所能 。若干年后,一次在寺院里瞻仰巨大的千手千眼佛,忽然又想起申公豹,觉得两者隐隐焉有些相通,只不过千手千眼佛像把它表达得更充分更明显了,那就是突破“正常”视点对人的束缚 。
因为人的愚蔽,固然有因无知而致,但人最大最可悲的愚蔽,非但不是因为无知,相反,恰恰因为从外部接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又对它们不假思索,以为这样就把历史、社会、人性等等完全看清楚了 。这才是绝大的盲点 。此时若能做到能对那些人皆曰善的“常理”视而不见,转而重新用自己的眼睛直接审视一切,定会在原以为弄清楚的事情上察觉自己的无知 。
比方说,许多出自圣贤的嘉言懿行,每个时代都把它当成不证自明的东西不假思索地承继下来,宣传照此办理就得了做人的真谛,可以正确地走完生命历程 。其实哪有这样的道理?《孟子》句:“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便未必站得住脚,实际情况是,虽说社会就高尚德行的说教从来不遗余力,推广的效果却难如人意,反之“闻义不能徙”倒是更普遍的情形,原因在于这句话所内含的前提“人性本善”,本来就靠不住 。又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一语,虽出自孔子,也轻信不得;近读《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若用里面所载许多史实,来与孔子此语核对,分明都是相拗的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和氏璧是哪国的 和氏璧的由来
- 金庸笔下表哥都是高富帅负心汉 是影射徐志摩?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