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跟潘金莲道别 说了啥差点将她活活羞死

潘金莲听了这话后 , 第一反应当然是很害臊 。如果换成是某些正常人 , 说不准还真被活活羞死了 。书中写的是一点红从耳畔起 。用现代的话来说 , 就是被武松羞得脸都红到脖子上了 。
在潘金莲出现以前 , 守护哥哥的只有武松一个人 。那样三等残废的一个哥哥 , 除了被武松当成宝 , 在这个世界上再没谁把他当人看 。可是现在 , 茫茫人海中竟然出现另外一个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 却愿意和武松一起担负起呵护哥哥的责任 , 尤其这人的出现概率原本极其渺茫 , 可她还真就出现了 , 这就是嫂嫂 。
武松获知此消息当然高兴 , 在照顾哥哥的道路上 , 他从此不孤独了 。要知道 , 那样的一个哥哥 , 在这个世态炎凉的人间 , 能得女人下嫁 , 这女人真有眼光 , 不 , 是真善良 , 起码 , 不以貌取人 , 能够和武松一样看到哥哥的优点 , 忽视哥哥的缺点 , 她愿意成为哥哥的亲人 , 那就是和自己一样身份 , 哥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亲人!滚滚红尘中竟然能够寻到这样一位知己同伴 , 真是五百年修来的缘分!---只要反观后语“我哥哥为人质朴 , 全靠嫂嫂做主看顾他 。”便可明了武松的一片心思 。其实做主看顾武大的从来只有二哥啊 。
体会到武松的这种心态 , 就不难理解他刚进门还没仔细看清嫂嫂的外貌 , 居然扑通一声跪下要磕头 , 因为他真的很感动 。男儿膝下有黄金 , 加上又有“长嫂比母”的说法 , 就名正言顺行起了大礼 。这不是做作样子 , 这是发自内心地肯定一个人 。
也许就是因为初次见面前有了这样一种心态 , 才注定了两人后来的悲剧生活 。我想 , 网友们肯定也是希望潘金莲这样一位女子最终能嫁给武松 , 而不是送给到处沾花惹草的西门庆糟蹋 。然而 , 这却是永远也做不到的 , 其中的苦衷大家都能想像得到 。
于是一个疯狂的追求 , 一个拼命的躲避 。武松不怕老虎 , 但比老虎更可怕的是“长嫂比母”这样的枷锁压在了心头 。
于是 , 出现了'篱牢犬不入'这样一个成语 , 一段故事!
话说武松从县衙受领了任务 , 要押送礼品到京城去 , 这一天便带的心腹士兵 , 从街上买来了瓶酒菜 , 来和兄嫂子道别 。
潘金莲虽然上次自作多情 , 被武松拒绝得很难堪 , 但竟然小潘同学对武大不来电 , 她只爱这个帅气又能打的叔叔 , 她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 对武松的这次来访 , 有点想法自是人之常情 。也许武松体会不到 , 更有可能是不敢 , 没有勇气去体会吧 。看金瓶梅中 , 对这次叔嫂相见后翻金莲的心理描述:“莫不这厮思想我了 , 不然都又回来?那厮一定强我不过 , 我且慢慢问他 。'于是潘金莲化妆打扮一番 , 匀粉面 , 挽云鬟 , 换衣?服 , 来迎接武松 。迫不及待的述起了相思之情:'叔叔不知怎的错见了 , 好几日并不门 , 交奴心里没理会处!每日交你哥哥去县里寻叔叔陪话 , 归来只说没寻处 。今日再喜得叔叔来家 , 没事坏钞做什么?“
潘金莲没有想到这番表态让武松越来越不放心这位嫂子了 。便当着两人之面 , 交待哥哥要看紧这位美貌风流的嫂嫂 。还让武大 , 平常卖十扇烧饼 , 现在就卖五扇 , 总之就是早点回家 , 看紧自己的漂亮妻子 。这还没有什么 , 武松接着又'劝'了嫂嫂一句:“大嫂是精细人 , 须知‘篱牢犬不入’”——意思是 , 自家篱笆若是牢靠 , 狗就钻不进来 。说白了 , 就是自己品行端正 , 坏人就无法勾引 。
潘金莲听了这话后 , 第一反应当然是很害臊 。书中写的是一点红从耳畔起 。用现代的话来说 , 就是被羞得脸都红到脖子上了 。
【武松跟潘金莲道别 说了啥差点将她活活羞死】就算潘金莲见识再多 , 再喜欢武松 , 对这样一个男人 , 说的这么一句话也是无法接受 。从此 , 俩人注定了 , 成为路人 , 仇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