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守陵部队探秘 新兵夜遇绣花鞋脸被吓白

自古以来 , 皇陵地宫都是盗墓贼眼中的首选目标 。北京昌平燕山脚下的十三陵 , 是世界上埋葬帝王最多的墓群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 我武警官兵在上世纪80年代进驻十三陵 , 担负皇家陵墓守卫任务 。他们三十年如一日 , 在朦胧而又神秘的面纱下 , 忠实履行着“守陵人”的使命 。笔者日前来到武警北京总队八支队七中队驻地 , 记录这支神秘守陵部队背后的艰辛 。
耐苦
30年如一日 深山里守陵
关于古代帝王的守陵部队有太多的传说故事 , 最富传奇的当数达尔扈特人(意为“担负神圣使命者” , 是成吉思汗一些功臣的后裔) 。据史料记载 , 自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以来 , 达尔扈特人从未放弃过守陵职责 。
在明十三陵也有一群特殊的“守陵人” , 他们穿着制服 , 身携武器 , 每一个游人散尽的夜晚 , 驻守在山林深处 , 游走在长陵、定陵 , 默默地守卫着明皇家陵墓的安全 。他们就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驻十三陵的武警官兵 。
笔者日前来到十三陵武警北京总队八支队七中队驻地探访 。在景区内一处山坡旁 , 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平房小院子 , 灰色的大铁门徐徐打开后 ,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并不宽敞的过道 , 勉强可以通过一辆卡车 , 两旁的平房一排排显得有些拥挤 , 通道尽头是一根旗杆 , 这里的一切看上去很像偏远山区的小学校园 。
据了解 , 这里的房子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 , 基本上都是当初发掘十三陵定陵时工作队留下来的 。院子里有一个监控室 , 值班武警笔直站立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图像 , 这些摄像头可以帮助武警第一时间掌握十三陵景区重点区域的动态 , 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 。
和那些营房一样 , 这支部队也拥有悠久的历史 。武警北京总队一师第八支队七中队中队长戴银祥说:“我们这支部队拥有光荣传统 , 前身是抗美援朝中的大公七连 。据粗略统计 , 自1983年进驻十三陵担任守护任务以来多次立功 , 处置险情76起 , 打击抓获偷盗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嫌疑人93名 。”
他告诉笔者 , 平日长陵接待游客众多 , 白天武警与保安、公安民警一起担负起警卫任务 。夜间则主要依靠武警巡逻来保卫陵墓的安全 。武警夜间巡查的主要任务是避免火灾发生和防止有人偷盗陵墓文物 。自武警部队驻守以来 , 处置了多次险情 , 为国家挽回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
戴银祥的整体介绍看似轻描淡写 , 其实在这背后是一拨儿又一拨儿武警官兵用青春和汗水写就 , 他们背后的艰辛外人很难知晓 。去北京当武警是很多新战士梦寐以求的心愿 , 经过层层筛选 , 终于圆了穿橄榄绿的梦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新兵训练结束时却被分到了大山深处 , 天天看守着两座陵墓 。驻守十三陵 , 生活条件和执勤环境都无法和城区相比 , 戴银祥队长说 , 七中队在十三陵辖区重点守护的是定陵和长陵 , 这两座宫殿都有价值不菲的文物收藏 。“全中队加起来不足百人 , 人手有限景区太大 , 战士们倒班执勤非常辛苦 。”一位战士说 , “在城区里单位门口执勤 , 至少还有个岗哨位能遮风挡雨 , 能喝个热水 , 可我们这里根本不可能 。”
班长邓飞介绍说 , 我们每次执勤一个哨要两个小时 , 可是加上前后准备就得三四个小时 , 夏天还好说 , 冬天时一刮风气温能到-20℃ , 冻得别提多难受了 , 风吹在脸上真像刮刀子 , 浑身上下全都冻透了 , 回到宿舍半天都暖和不过来 , 怎么可能马上睡觉呢!长年累月的执勤 , 很多战士的耳朵都被冻伤留下了疤痕 , 多数战士退伍时都落下了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 。
防鬼
夜半绣花鞋 新兵险吓瘫
如果说身处大山物质条件艰苦可以克服 , 那么关于十三陵林林总总的神秘诡异传说 , 对战士来说却不是一道很容易就能突破的心理障碍 。
白天的十三陵雄伟壮观 , 游人如织 , 好一片热闹场面 。随着夜色降临 , 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 如果你不身处其中很难体会其中的诡异和恐怖 , 对于七中队的新兵来说 , 那简直就像鬼屋一样可怕 。“刚来这里时 , 我就听说了一些鬼故事 , 虽然知道那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不能信 , 可是夜里上了山到了临安大殿 , 惨白的灯光一照 , 特别瘆的慌 , 一上哨心里咯噔一下 , 还是发憷 , 一想到地宫里那些殉葬的嫔妃呀、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 心里一个劲地犯嘀咕 , 不害怕才怪呢!”一位老家吉林的战士这样回忆第一次上哨时的“恐怖”经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