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守陵部队探秘 新兵夜遇绣花鞋脸被吓白( 二 )
在七中队流传最广的“鬼故事”就是关于宫女的一双神秘的绣花鞋 , 据传某日深夜 , 有个胆小的新兵执勤时 , 突然发现大殿广场上多了一双绣花鞋 , 开始以为是幻觉 , 后来他赶紧揉了揉眼睛 , 还是看到一双绣花鞋 , 给他吓得够呛 , 当时脸都白了 。要不是有老兵带着 , 他甚至能瘫在地上 。后来的调查结果却是令人啼笑皆非:原来新兵也没有看错 , 确实有那么一双绣花鞋诡异地出现 , 只是那不是地宫里爬出来的殉葬嫔妃穿的 , 而是景区一个扮演宫女供游人合影的演员粗心大意在下班时无意丢落的 。没想到这双鞋到了夜里吓坏了新兵 。
戴银祥谈到这个岗位上的特殊性时说:“我们小分队主要值守范围是定陵 , 这里是真正的陵墓 , 也有一些流传的故事 。有些描述的特别形象 , 谁都会多少受点影响 。新战士们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年纪 , 他们一来就要执行上岗任务 , 难免会害怕 。午夜时分两个人在空荡荡的大殿外巡逻 , 他们会有一些恐慌的心理压力 。”
为了帮助新兵突破心理恐惧关 , 中队在新兵培训时集中进行思想教育 ,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认知 。在营区还设立了一个心理宣泄室 , 专门让那些“想不开”的战士进去打打拳发泄发泄 。此外 , 七中队特意安排在执行巡逻任务时采用一老带一新的搭配组合 , 通过老兵传帮带让新兵成长 。“你新兵不是害怕吗 , 我老兵带着你 , 开个玩笑缓解缓解紧张气氛 , 效果很好 , 有个一礼拜就没人再害怕了 , 毕竟那些都是传说!”老兵张艳青这样说道 。
时间一长 , 新兵们也就逐渐适应了环境 , 克服了心理障碍 , 那些传说也就成了大家相互打趣的笑话了 。
防盗
除了红外线 还需要人防
如果说武警部队进驻对普通犯罪分子足以形成威慑 , 而对那些胆大妄为贪心无限的盗墓贼来说却还不够 , 只是增加了作案难度 。有不少盗贼前来十三陵踩点 , 见武警防护严密无处下手而放弃 , 当然也有少数胆大的顶风作案 。可以说 , 武警部队进驻十三陵的三十年也是和各路盗墓贼斗智斗勇的过程 。
这期间最值得回顾的就是1996年武警官兵抓获定陵大盗 。戴银祥回忆说:“我在十三陵服役近十年期间 , 盗墓者很少在武警部队鼻子底下作案 。唯一的一次发生在1996年 。一天晚上 , 副中队长朱超和往常一样 , 在定陵巡查 , 密切关注着周围的情况 。这时3个黑影在靠近博物馆后门边说了几句话 , 然后便蹲在了一棵大树后 。几分钟后 , 有两个人走了过来 , 四处张望 , 形迹十分可疑 。朱超在向哨兵发出信号的同时 , 疾步向他们走去 。在对这两名男子进行检查时 , 从他们的腰间发现了一些小刀、绳子等工具 。经查 , 这几个人是专门进行偷盗定陵文物的惯犯 。”
“每件文物都是无价之宝 , 我们丝毫不敢懈怠 。还有好几次 , 都是我们战士发现可疑人员赶紧拉警报 , 部队全体出动搜索却不见对方踪影 , 对方八成都是来踩点的 , 我们不敢大意必须提高警惕 , 不能有半点侥幸心理 。”班长邓飞介绍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时间是晚6点至早8点 , 尤以0点至4点最为重要 , 是盗墓人最容易出现的时候 。两人一组的岗哨在夜间不间断巡逻 , 为防止有人掌握巡逻规律 , 每个停留点停留时间不允许超过1分钟 。”班长郭林说:“我们有一些巡逻技巧 , 比如看不到的角落战士们都会拿手电晃晃 , 并要有些喊话 , 比如‘谁’之类 。”
随着近年科技水平的提高 , 盗墓者的作案手段和运用科技设备的能力也在提高 , 为此七中队也特别引入了高科技安保设备 , 力争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比如给执勤战士岗哨配备了先进的多功能通讯报警集成箱 , 一旦发生情况可以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单位并可以通过摄像头将现场画面传递给指挥中心 。
十三陵风景
此外 , 目前十三陵已经采用红外线24小时监控 , 如果不是节假日 , 白天在景区内很少能见到武警战士 。通过监控网络 , 景区内文物库、展览馆等重点部位都在战士们的眼皮底下 。
推荐阅读
- 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朱祁钰
- 军史上寿命最短的部队是哪支 部队长曾五易其主
- 曹操手下的“特种部队”招募标准为百中挑一
- 明十三陵葬有哪些皇帝?
- 北洋水师陆战队 中国最早的现代化陆战部队
- 国民党哪一支部队抗战中被指已赤化成“七路半”
- 明朝神秘的一只部队神机营是中国第一个火器雄师
- 黄埔军校唯一的一批女生分到了哪个部队
- 苏军击败德军部队的秘诀 数量高于质量
- 诸葛亮手下的王牌部队无当飞军真的很厉害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