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大学问 古代混官场坐错椅子也很要命

相声名家刘宝瑞的经典段子《官场斗》里,曾有这样一段让人捧腹的情节:阁老刘墉家贫,连家中最值钱的太师椅,虽说外观漂亮,竟也缺了半条腿,平日只能勉强摆着装样子 。偏有一天,九王爷召人来刘墉家议事,一进门就看上了这太师椅,忙不迭的招呼大家落座后,便大模大样的坐了上去,结果,肥胖的王爷当场摔了个鼻青脸肿……
这则桥段,在几代相声大师们的精彩演绎下,早已成了相声迷们喜闻乐见的捧腹经典,不仅百听不厌,甚至还常引入到各类古装影视剧中,非常助推收视率 。
但放在真实的历史上,这个看似笑话的场景,却是历代宦场过来人心中的五味杂陈:在中国历史的变迁中,一把座椅远非仅家具这样简单,相反更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一把椅子的落座,温情脉脉的背后,更是机关算尽的权术博弈,因此跌得鼻青脸肿的人物,更是大有人在 。
1,谁动了我的椅子
作为一种悠久的舶来品,中国古人最早使用椅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灵帝时 。按照宋朝人高承的说法,当时的汉灵帝喜欢椅子,并命景师打造各种精美的椅子,以至于京城上下人人效仿,成为一时流行时尚 。
在绝大多数的史家评论中,这件事都成为汉灵帝骄奢淫逸的又一证据,但椅子的流行,非但没有随着汉朝的败落而消失,反而落地生根,终于成为国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部分 。
但那时的椅子,还叫“胡床”,从魏晋起流行上流社会,不但是达官贵人的心爱玩物,更是身份的象征和社交必备:贵族官员出游,必然要随行带着“胡床”,甚至西晋年间官僚之间互相斗富,椅子也成为战斗工具,著名的“石崇王恺斗富事件”里,双方都开动脑筋,争相开发自家椅子 。
【小椅子大学问 古代混官场坐错椅子也很要命】韩载熙夜宴图(局部)
一开始还是用金银珠宝来打造,后来甚至动用了高科技:野史上说石崇叫人开发出可以用机关操纵的“胡床”,把大家震得目瞪口呆 。最终赢了这次比富大战 。后来石崇因富招祸,全家灭族 。斗来斗去,命终没了 。
到了隋唐年间,“胡床”改了称呼,一开始叫“交坐”,唐朝时候“椅子”的称呼流行起来 。和前代最大的不同是,唐朝的椅子出现了靠背,而且有唐一代,越变越舒适 。唐末至五代时期,椅子的样式更加丰富多彩,诸如坐椅,圈椅,靠椅等新产品,雨后春笋般涌现 。
而其中最令百官艳羡的,却是金銮殿宝座边,那两把风格庄重的交椅 。这是宰相才有的恩宠 。中国古代皇帝上朝,本有“坐论”制度,也就是宰相在朝堂上觐见皇帝,皇帝要赐宰相坐下,然后请茶 。这般荣宠,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权力 。
可到了宋代,这荣宠却是羡慕不得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一日朝堂上,俩位宰相范质和王溥,一如既往的上朝奏事,大模大样的坐下 。可还没说几句,赵匡胤突然拍脑袋说:我今天眼睛看不清楚,你俩把奏折给我递上来 。二位宰相不知是计,连忙恭恭敬敬的上前呈递奏折,等回过神来,却发现他二人的椅子,竟已被太监撤走 。俩位老臣到底脑筋转的快,不但没见怪,相反赶紧请罪:我们也是按惯例坐下的,请皇上恕罪 。
于是,在满朝文武的愕然中,宰相的专用椅子就这样没了 。而工于事故的俩位老宰相知道,这是一个鲜明的政治信号:果然不久之后,大宋的政治体制改革展开,二府三司制建立,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事权大大削弱 。汉唐时代可以独揽朝纲的相爷们,自宋以后,虽说也出过几个权臣,但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皇帝恭敬的小跟班 。俩把撤掉的椅子,改变的是中国古代权力结构 。
至于在相声中,令大清九王爷羡慕不已的太师椅 。同样按照宋人张端义的记录,是起源于南宋年间 。最初是马屁精官员吴渊,为巴结当朝大奸臣秦桧,特意为他打造的 。该椅子周围有荷叶托首,可供人休息,坐起来十分舒适 。后来秦桧身败名裂,但新型的太师椅也流传开来,成为高官们的大爱,甚至有记录说,宋代的高官们困累了,也喜欢坐在太师椅上休息,其实舒适是其次,重要的还是身份 。
于是,在任何一个官方场合里,设不设太师椅,太师椅谁来坐,便也成了官僚之间争斗的焦点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改设大学士之后,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太师椅大战”,明朝天顺年间的内阁大学士李贤,一次嚷嚷着要在内阁里设“公座”,也就是他本人的专用座椅,另一个大学士彭时坚决反对,就为这一张座椅,俩位老臣口水纷飞吵翻天,又各自发动门生互相攻讦,引发一场阁臣间的大掐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