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椅子大学问 古代混官场坐错椅子也很要命( 二 )


而比这更暴力的场面,却发生在一百年后的明朝隆庆年间,同样是内阁大学士的殷士儋,因为与内阁首辅高拱不和,双方矛盾激化,竟然在内阁里大打出手 。后来还是身强力壮的殷士儋占了上风,追得老迈的高拱满办公室乱躲,边追打边喊:难道这座位是你家的不成 。
他们争得岂是座位?而是大明朝百官之首的权位:内阁首辅 。明代撤掉丞相制,但取而代之的内阁大学士制度,到中晚期权力扶摇直上,自然令群臣争破头 。
明朝权位最风光的内阁首辅,当属万历时期的张居正 。他在任的时候大权独揽,推行新政,富国强兵,建树颇多,地位更是扶摇直上,尤其风光的是,每次上朝的时候,万历皇帝都给他安排俩个宫女站在身边,夏天专门给他扇扇子,冬天的时候,更专门在张居正的脚底下铺毡布取暖 。如此荣宠,自明朝开国时,他是唯一 。
(明代椅子)
但饶是风光到这一步,比起汉唐的宰相来,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一样也只能恭恭敬敬的上朝 。皇上坐着,大臣站着,这是铁打的规矩 。小皇帝万历很明白:恩宠可以给你,座椅的规矩,坚决破不得 。
2,不会坐椅子的抗日英雄
要说起中国古代的抗日英雄,后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嘉靖年间的抗倭英雄戚继光 。但对于日本人而言,令他们最为闻风丧胆的明朝将军,除戚继光外还有一人:万历年间的征东提督李如松 。
作为万历时期的知名战将,李如松在当时的大名,堪称如雷贯耳 。特别是震惊东北亚的抗倭援朝战争中,李如松统帅四万明军入朝作战,大破日本二十万大军,平壤一战歼灭日本小西行长两万精锐,碧蹄馆一战以三千铁骑力扛数万日军精锐,以少打多将日军赶跑,硬是凭着一己之力,把已经在亡国边缘的朝鲜国给救回来 。
除此以外,他还曾主持宁夏平叛战争,一举歼灭数万宁夏叛军,并击溃与之串通的河套鞑靼蛮族,一战稳定了大明朝的西北边防 。赫赫有名的“万历三大征”,他亲自主持的就有其中这俩次,万历王朝的赫赫武功,正是他打出来的 。
但比起前辈戚继光的威名远扬,李如松的遭遇却大大不堪,虽说他位高权重,万历皇帝对他恩宠有加 。但自他领兵开始,朝野上下,却一直对他骂声一片 。特别是当时明朝各色言官的奏疏,随便找出几篇,把他骂得不堪入耳甚至狗血淋头的,可以说一抓一大把 。
原因也很简单:他不会坐椅子 。
李如松一个极其找骂的事,发生在他担任宣府总兵的时候 。一次他正带兵操练,正碰上宣府巡抚许守谦前来视察 。于是宾主落座,许巡抚刚刚坐下,李如松就大大咧咧,搬把椅子坐到了许巡抚身边 。
这个场景,当场就把现场官员们惊呆了 。许巡抚脸气成了猪肝色,强忍着没发作 。旁边的王学书参政看不过去,小心提醒李如松挪地方,谁知李如松却一瞪眼,差点当场就揍王参政,开会彻底变成了掐架 。
这事传到朝廷,接着就炸了锅 。各类奏折雪片般飞来,全是骂李如松的 。虽说万历皇帝宠着李如松,硬压下来这事 。但李将军的名号,就此彻底叫响 。
因为他破坏的,是明朝官场一个悠久的座椅规矩:明朝以文制武,武将地位低于文官,所以身为总兵的李如松,应该在许巡抚的下首坐 。但李如松却不管不顾,非要搬椅子并排坐,这番一闹,挑衅的便是文官们的脸面,自然引来骂声 。
但从那以后,李如松依然我行我素,后来他担任提督,主持宁夏平叛 。出征前觐见兵部尚书石星,按照规矩,应该是尚书大人给总兵赐坐,总兵才能坐,结果李如松不管不顾,还是二话不说一屁股坐下 。气的石尚书破口大骂:纨绔子弟,看他如何平叛 。
虽然文官们一直骂,可李如松的战功,却一直给他们打脸,不管去哪里打,总是怎么打怎么赢 。后来主持抗倭援朝战争,又闹出了相同的一幕:身为提督的李如松,见到经略宋应昌,一样是大大咧咧,搬把太师椅就坐到旁边 。宋经略总算是脾气好,强忍着没发作 。
(李如松画像)
但带来的恶劣后果就是,在这场著名的抗日战争中,虽然李如松势如破竹,节节胜利,打得日军落花流水 。但是朝中的诸位文官们,对他的赫赫战功,却经常选择性失明,相反偶有败仗,便兴奋得夸大其词,一场小挫折,便常会夸张成大败 。比如著名的碧蹄馆血战,明明是李如松以五千部队,打退数万日军,传到明朝便走了样:个别能夸张的,比如言官丁应泰,言之凿凿说明军伤亡数万人 。这样的谣言传播久了,以至于近代日本人也照单全收,编进他们所写的日本史料里 。说到底,还是坐椅子惹的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