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权的象征 大禹铸造的九鼎今何在?( 二 )


到了清朝,全祖望、沈钦韩等学者对上述传统说法公开表示怀疑,并作了新的探索 。王先谦在《汉书补注·郊祀志》中除引用全、沈二家之说外,又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其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一)周人为防止大国觊觎,加上经济困难,采取了毁鼎铸钱的下策;对外则诡称丢失,不知去向 。(二)史载秦灭周取鼎,为时人揣度之辞,并非事实 。(三)秦人谬传九鼎沉入泗水,秦始皇也受到愚弄 。这些说法足以发人深思,但未必即为至论 。
九鼎既然被周人视为天命之所在,也就只能与社稷共存亡,岂有因大国觊觎而自行销毁之理?况且九鼎铸于夏初,器形不会太大,楚庄王就曾以鄙夷的口吻说:“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史记·楚世家》)可见九鼎之“重”,只存在于传统的神秘观念之中,而不是实物本身的价值 。东周统治者能为少量之铜而毁鼎铸钱、甘心自隳天命吗?
细审古籍中有关记载,对九鼎遗失的时间和地点虽然说法不一,但并无已被销毁的材料 。因此,我们有理由寄希望于考古工作的进展 。九鼎如失于东周灭亡之前,那么埋没于关东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失于秦末,那么埋没于关中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要是项羽破秦后载归彭城,那倒极有可能“沦没于泗水彭城下”,但与《汉书》记载的年代又相距甚远 。如能将这些问题考辨清楚,对于寻找九鼎的下落,也许不无裨益 。
九鼎的文物价值和象征意义是不可估量的,九鼎作为王权象征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但它却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 。相信九鼎一旦重见天日,必然会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