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封建帝王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 三 )


第八名:明星帝王----清圣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 。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 。他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并且祖辈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 。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压在头上的辅政大臣,从此独揽大权 。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经过多年奋战,平定三藩,统一蒙古,收复台湾,北拒沙俄,维护了统一 。
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 。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
康熙艺术形象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帝王,是现在影视中的明星帝王 。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统一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 。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 。尤其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永不加赋”,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并最终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 。并大蠲赋税 。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所谓“康乾盛世”的基础 。
康熙帝重视对汉族知识分子的优遇 。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 。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康熙也存在保守和落后的方面 。他在统一台湾后开放了海禁,但是由于担心米谷出境而明令禁止南洋贸易 。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 。此外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还发生过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事件 。康熙十三年,康熙帝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 。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 。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传位于皇四子胤禛 。传位给胤禛的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钟爱胤禛之四子弘历(未来的干隆帝)而传位于他,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 。无论如何,此一传位争议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奇案之一 。
第七名:一代布衣----明太祖朱元璋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 。之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政治局势,调整生产关系,恢复发展经济,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所制定的一套典章制度,还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必要的保障,并多为清朝所继承,对此后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的历史功绩,远远超过中国历次农民战争后新王朝开国皇帝 。
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朱元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 。谁都知道,作为明朝的创业皇帝,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只不过是元末淮河流域间的一个放牛娃,只不过是一个为了勉强活命而不得不出外流浪了三年的小和尚 。但就是这个曾经一无所有的逃荒者,打从24岁投奔农民起义军,从一名小兵开始起步,仅仅经过17年传奇般的奋斗与征战,乃竟登上了堂堂一朝开国天子的宝座!
不过有关朱元璋的评价,却从来都是众说纷纭、毁誉交加,以至于直到今天,这种集中奉献给他的敬仰、赞美与唾沫,仍然可以在网络上掀起一场暴风雨般的争论——如果刺激得当的话 。可无论怎样看,以朱元璋传奇而光辉的军事履历和治国生涯,他显然都有充足的理由当选为中国封建社会位居前三名的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甚至就是第一名也没准 。
有关朱元璋的负面言说,比如杀功臣和所谓的文字狱,我已在前面的文章谈过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就不再涉及了 。在此,我就试着总结一下这位史上罕见牛人的五大历史功绩以证明朱元璋的伟大并非妄言罢 。
功绩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