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那些故居都在哪?探秘康有为的北京故居

探秘康有为的北京故居,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如今这里只是普通民居,院内住户杂多,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 。
探秘康有为的北京故居
曾经看过一档节目,讲到康有为提倡一夫一妻制,自己却娶了六个老婆,还辩称一夫一妻制是将来的事 。因此难怪有人说康有为伪君子 。康有为到底是圣人还是伪君子,历史自有公论,不过如此言行不一、“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做法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何况他辩解的理由也多少有点可笑 。
康有为的那些故居
北京米市胡同43号院
原广东南海会馆,其中“七树堂”是康有为在北京时的住所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是近代改良派领袖 。曾七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 。1895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再次上书主张变法,并邀请赴京会试的举人联合书名,要求拒签合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变法维新,即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康有为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移居日本 。1984年,康有为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如今这里只是普通民居,院内住户杂多,早已失去昔日的风采 。不知是否由于年代久远地基下沉的缘故,院落低于胡同路面一大截,望去颇有落魄之感 。宣武区是北京城的肇始之地,然而多达39处的市级、区级文保单位中,有近半数还是民居和经营场所,许多故居、会馆的房屋年久失修造成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引起了市政协委员张文华的关注 。走访宣武区部分名人故居时会发现,不少百年老屋处境岌岌可危 。
青岛福山支路5号
原为德国总督初来青岛市的宅第,1923年康有为来青岛时购得此宅 。因为清末代皇帝溥仪曾赠康有为堂名“天游堂”,故康将此宅取名为“天游园” 。康有为虽然没有定居青岛,但每年都来此住一个时期,直至1927年病逝 。
馆内有介绍康有为生平及戊戌变法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还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研究康有为的专著和文章 。故居复原陈列的3个展室,分别展出康有为的遗物和随葬品,介绍康有为在青岛的生活、逝世和安葬与迁葬情况,以及康有为生前收藏的中外文物珍品、书法作品等 。
佛山南海丹灶镇银河乡苏村
清代民居建筑,为一厅、二廊、二房布局,硬山顶,故居面积81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农村住宅形式--"镬耳屋" 。"涎香老屋"始建于清代中叶,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老屋住了五代人,故康有为故居称之为"百年旧宅" 。是康有为出生及幼年生活和读书的地方,有"涎香书屋"、"澹如楼"、"七桧园"和康有为中进士时所竖立的旗杆夹石 。
康有为在这座老屋中渡过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 。在此,他遍览群籍,初步形成了他的维新思想体系 。并攥写了传诵千古的《大同书》(初稿) 。
康有为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又南辕北辙,妻妾成群 。一共有六位太太:一、张云珠;二、梁随觉;三、何旃理;四、市冈鹤子;五、廖定徴;六、张光 。尤在晚年,他与几位中外妙龄女郎,谱写了一曲曲浪漫的黄昏恋 。
美国:何旃理
1907年,康有为到达了美国西部的非士那(FRESNO) 。
当时,海外五百万华侨报国无门,只要康有为出现在何方,他们无不趋之若鹜,去追寻一代爱国者的萍踪 。当地华侨热诚地请康有为演讲,消息一下传到了几十里外的一个种植园 。园主是老华侨,生有十个子女,其中最聪颖美丽的何金兰(英文名LILY),又名何旃理,从小在一位博学儒生的严格教育下,不仅通晓四国文字,而且熟悉中国文化,能歌善舞,更兼有一颗赤子之心 。何旃理久闻康有为叱咤风云的传奇色彩,立即约了几个小姐妹,风尘仆仆地赶往目的地,去聆听启蒙大师的救国宏论 。
康有为在华侨领袖的拥戴下,气宇轩昂地走上讲台 。他目光炯炯,环扫一圈无边的大海,声若洪钟地讲述变法维新、君主立宪、创办实业等拯救祖国的主张和蓝图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会场寂静肃穆 。人们仿佛看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鲜血中摸索光明、摸索幸福……康有为话锋转向他朝思暮想的大同世界,劈头就讲男女平等:“同胞们,人都是天生的,有其身必有其利,如果谁侵犯人权,就是侵犯天权……男女虽然性别有异,但其他一切都是一样的 。我们必须解禁变法,实行男女平等!”台下掌声如雷 。康有为深吸一口气,将手猛力挥向天空,厉声道:“我以为解放女子,实在是今日中国一贴良药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