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那些故居都在哪?探秘康有为的北京故居( 四 )
重建儒家认同的努力
多重现代性充分关注本土价值和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对于我们思考中国人的文化认同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并非是要寻求一种普遍性的结论,而是而是要通过对康有为和孔教会的活动的考察,来讨论儒家立场和现代性之间的一种解决方式及其后果,这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是极富启发性的 。
“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关键键词,而就思想文化而言,“变”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制度化儒家的解体,具体地说例如科举制度的废除,导致了儒家与权力的结盟的解体和儒家传播系统的消失;而以西方的法律范本的新法律的制定使平等取代了“爱有差等” 。那么如何面对传统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崩溃所带来的社会危机和认同危机呢,敏感而富有煽动力的康有为开始了他重建儒家认同的努力 。
既是“圣人”也是“庸人”
很长一段时间内,康有为是作为“改良派”和“保皇派”被放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对立面的 。这种评价当然带有明显的政治标记,因此,当斗转星移,人们开始重新评价改良和渐进改革的意义时,也对康有为首的变法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把他看成一个爱国的改革先驱 。但很快,康有为的人格又遭到了怀疑,康的狂妄,虚骄,功利都成为被诟病的对象,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中康有为的形象颇为不堪,只是这股潮流的艺术体现 。
【康有为的那些故居都在哪?探秘康有为的北京故居】然而,这部分人身上,有时又存在宏大的目标与责任和自身性格缺陷之间的矛盾 。章诒和对罗隆基有句总结:“他是坦荡荡的君子,也是常戚戚的小人”,何尝不可以说,康有为既是理想之“圣人”,又为一实践之庸人呢 。文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铁扇公主和太上老君都有芭蕉扇 有何区别呢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葡萄牙也是倭寇?明朝和葡萄牙有什么恩怨史?
- 明朝皇帝服饰具体介绍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几种?
- 乞伏乾归有多少个子女 乞伏乾归的子女都是谁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胡适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