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化的血泊 盘点中国古代十场被遗忘的战争( 二 )
6.唐击回鹘乌介可汗之战
唐击回鹘残部之战,可以被看作晚唐时代唐朝战略防御的转折点,唐朝的边患素来集中在西北地带,尤其以回鹘和吐蕃两大强邻为甚,而在吐蕃走向衰落并与唐朝修好后,强大的回鹘帝国也既而走向了灭亡,晚唐在政治与军事都走向末世的情况下,能够解决好这个困扰已久的边患问题,实在是几代政治家与军事家在外交与军事方面努力的结果 。击灭乌介可汗后,唐朝册封了击灭回鹘的黠戛斯部落,而自称是汉朝李陵后人的黠戛斯部也对唐朝忠心耿耿,不但成为了抗击阿拉伯帝国东侵的屏障,更使战火绵延的丝绸之路重新开通,从长安到中亚的通道再次畅通 。
7,宋夏平夏城之战
史家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颇多争议,然而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王安石变法的最大成就不在经济和政治,却在军事上 。从王安石变法开始,宋朝军事改革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军事改革就成为了变法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宋朝西北军镇是王安石变法的“特区”,西北军队拥有了独立的指挥权与统兵权,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将领素质也随着变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终于渐渐扭转了宋朝在宋夏战争里的被动局面,并为宋朝打造出一支难得的精锐之师,遗憾的是,这一切的成果,皆因为北宋最终的败亡和王安石变法的是非争论,一直被史家所忽略 。在两宋并不光彩的外战史上,北宋后半段的西北争夺战,当是一个为数不多的亮点 。而如果历史真能够给北宋充分的时间平定西夏,并利用河西地区的资源优势继续打造一支强悍的骑兵,或许整个两宋的历史,都会换一种写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宋灭亡到南宋初立的这个大转折阶段,起重要作用的也同样有原北宋的西北军,南宋抗金名将吴阶和岳飞的部队里,都有大量来自西北军的战士,他们也在战场上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证明了那支远去部队的辉煌与尊严 。
8,南宋孟拱的襄樊争夺战
在蒙古大军横扫欧亚的黄金时代里,谁能够在硬碰硬的野战中击败蒙古大军?放眼世界,能完成这个答案的人屈指可数,而南宋名将孟拱却正是其中一位 。襄樊争夺战是蒙古军与南宋军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硬碰硬较量,此战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延续了南宋五十年的国祚,更让蒙古军因连胜而狂热的头脑渐渐转向了清醒 。素来被认为孱弱的宋军在抗蒙战斗中打出了强悍的战斗力以及高技术化的装备优势,更证明了一件事:经济占优的宋朝,一旦战争机器全面开动,其效能无疑是非常可怕的 。高素质的军事指挥人才与高效率的指挥体系,完全能够让宋朝把其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如果宋朝能够出现一位善用人才的有为君主,能够适当的调整国策,赋予武将更多的主动权,如果能够出现几位真正以国家为己任的贤良文臣,宋朝免于灭亡的命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多是宋朝功臣不得善终的结局,除了孟拱以外,宋朝多数抗蒙名将都几乎遭陷害身死 。而奸臣的乱政与皇帝的昏庸更把宋朝推向了深渊,即使如此,孟拱襄樊争夺战的胜利,还是为宋朝打造了一条足够抵抗蒙古大军南下的坚固屏障,让蒙古军无数次的南侵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而从中吸取教训的蒙古人,也开始调整自己原有的政治政策和军事政策,把学习南宋的科技与水军战术作为重点,并广泛任用汉将汉军,后来的蒙古灭宋之战,基本成为了北方汉人与南方汉人之间的战斗,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
9,明朝哈密争夺战
在明王朝的历史上,有一个地名让人格外的陌生,却在历史中格外的扎眼---哈密,哈密的兴衰也同样见证了明王朝兴衰的历史 。在明朝强盛时代,哈密是是明朝西部边陲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更是明朝抵抗蒙古部落骚扰入侵的桥头堡,哈密曾经与明王朝“万国来朝”的盛景紧密相连,它是西域属国乃至中亚西亚国家使节进京朝见中国皇帝的中转站,也是西方商人进入中国内地的必经之路,它曾经一度商旅云集,经济富庶,哈密的存在见证了丝绸之路最后的繁荣与辉煌,它曾经如此的重要,却也如此轻易的被明王朝遗忘 。哈密卫的丢失,在嘉靖以后的君臣眼中算不得什么大事情:小小的边陲,几千人口,丢就丢了吧 。事实上,哈密的丢失对明王朝的边境防卫影响甚大,从军事角度讲,明朝失去了嘉峪关外的缓冲地带,原本处于二线防御的嘉峪关,此后直接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边境的军事压力陡然增大 。明朝甚至也失去了战马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了明朝骑兵力量的发展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