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退休年龄周代直到明代都是70岁
我国古代退休年龄 , 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 , 都是70岁 。到了清代 , 才改为60岁 。《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 。”这里的“致仕” , 就是如今退休的意思 。
古代士大夫
我国古代退休年龄 , 从周代开始直到明代 , 都是70岁 。到了清代 , 才改为60岁 。《礼记·曲礼上》曰:“大夫七十而致仕 。”这里的“致仕” , 就是如今退休的意思 。唐初名儒孔颖达疏曰:“七十曰老 , 在家则传家事于子孙 , 在官致所掌职事于君 , 退还田里也 。”意思是说 , 人到70岁就老了 , 在家应把家事传给子孙 , 在朝应把职位还给皇帝 , 以让贤者 。
秦汉沿袭周例 , 《西汉会要》中的丞相韦贤 , 七十多岁时 , “以老乞骸骨” 。皇帝赏赐给他百斤黄金和一处住宅 , 准许他退休 。韦贤成了历史上第一位退休的丞相 , 开了丞相退休之先河 。不过 , 如果官员身体不好 , 即使不到70岁 , 也可以提前退休 , 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内退” 。《东汉会要》中就记载了几位因病离职的高级官员——“尚书郑均以病乞骸骨 , 拜议郎 , 告归”;“太尉邓彪以疾乞骸骨”这个时期的退休制度已基本规范 , 对退休年龄和退休待遇 , 也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
【古代退休年龄周代直到明代都是70岁】唐代《大唐令》明文规定:“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 。”但是 , 唐开元二十五年玄宗又下诏:“老病不堪厘务者 , 与(同意)致仕 。”也就是说 , 这时的退休制度 , 除了“诸职官及七十 , 精力衰耗 , 例行致仕”外 , 对那些虽然不到退休年龄但患有疾病或者受伤的官员 , 也准许退休 。杜甫的《旅夜抒怀》中有句曰“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 , 其中的“老”和“病” , 正是唐朝官员退休的两个主要原因 。
宋元明各朝依然实行的是“七十而致仕” , 只是对个别人、个别部门稍有例外 。例如大学问家朱熹多次因老因病请求退休 , 都没有得到应允 。宋宁宗庆元元年“夏乞致仕不允”;过了四年“乞致仕” , 仍未获准 。直到“庆元六年春二月辛酉改《大学诚意》章 , 甲子以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一 。”看样子 , 只要国家需要你 , 无论是病是老 , 都是不能退休的 , 哪怕是你已经到了退休年龄 。元代就明确规定 , “集贤”“翰林老臣”不致仕 , 特殊部门、即使三品以下 , 也不能致仕 。天文、历法专家郭守敬 , 逾七十申请退休 , 朝廷不准 , 直到八十六岁卒于知太史院任上 。
到了清代 , 退休年龄一下子提前了10岁 , 即60岁就可以退休了 , 不过 , 文官告退 , 需要上级批准 , 拿到批准文件才可以退休 。所以 , 很多人别说六十岁了 , 就是七十岁也难以退休 。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徐元梦 , “自以年老衰迈 , 不能办理刑名事件 , 疏辞 。”但屡请不准 。对此 , 乾隆皇帝还特意下诏:“徐元梦老成望重 , 虽年逾八旬 , 未甚衰惫 , 可照旧供职 , 量力行之 , 不必引退 。”直到徐元梦八十四岁卒于任上 , 才算了事 。清朝的武官则“自副将以下 , 年六十者概予罢斥 。”这是因为军营需要朝气、忌讳暮气 , 要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但这条规定 , 对提督、总兵之类的高级武官依然不适用 , 他们都是终身制 。
推荐阅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古代文人笔下的阴间妓院 死后重操旧业
- 古代皇帝房事 后宫佳丽生理期“带血作战”
- 古代如何放假 唐代3个黄金周 宋代春节一个月
- 古代富商是如何让郑板桥给自己画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