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羲和号对太阳探测成像290多次,首次在轨获太阳H-α谱线
IT之家 1 月 28 日消息 , “羲和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的科学技术实验卫星 , 于去年 10 月 14 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了空间探日的时代 。
今日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表示 , “羲和号”经过三个多月的在轨测试和实验 , 已经完成卫星平台技术验证 40 多次 , 对太阳进行探测成像 290 多次 , 卫星的平台及有关载荷工作稳定正常 , 功能和性能满足研制总要求 。 这颗卫星在轨还将继续执行相关的科学实验任务 。
IT之家了解到 , 赵坚表示 , “羲和号”卫星目前已取得一系列技术和科学实验成果 。 今年 , 中国国家航天局将择机正式发布 。 同时 , 赵坚并就一些主要进展简要作了介绍:
- 一是在轨验证了新型高精度卫星平台的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技术 , 与传统的同等惯量卫星平台相比 , 这颗卫星的指向精度和稳定精度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
- 二是在太阳科学探测方面 , 这是在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了太阳 H-α 谱线 , 全日面的 H-α 波段的光谱图像 。 太阳的 H-α 谱线是光子与氢原子相互作用后 , 电子能级跃迁产生的谱线 , 是太阳暴发时响应最强烈的一个谱线 , 能够直接反映暴发的特征 。 以前 , 人类对太阳的观测 , H-α 谱线只能在地球上进行探测 , 但因为受到大气扰动 , 这个数据是不连续、不稳定的 。 现在通过卫星在轨进行探测 , 就可以去掉这些不稳定因素 , 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的观测和成像 , 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得太阳暴发时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 进而建立起太阳暴发从光球到日冕的能量积累、释放、传输的完整物理模型 , 对研究太阳暴发的动力学过程及物理机理提供关键数据 , 有望获得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产出 。
推荐阅读
- 危险性|荷兰发现艾滋病毒超级新变种:传染性和危险性激增
- 双曲面|OPPO 和 realme 多款新机通过无线电认证,预计将在近期发布
- 最新消息|B站员工过年加班猝死?回应:事发前一周内未加班 将配合警方和家属处理后续事宜
- 视点·观察|[评论]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双下滑,都怪票价贵吗?
- IT|SKT和Joby Aviation签署战略合作:在韩国提供空中出租车服务
- LG|LG能源和通用汽车将在美国建立第四家合资电池工厂
- 硬件|明基推出 MOBIUZ EX3410R 和 EX3210R 显示器
- 市场|转转手机市场分析:新旧市场,iPhone13和iPhone11为何飘香?
- IT|消息称亚马逊和耐克均考虑收购美国互动健身平台Peloton
- 硬件|日媒:日本对中国进口依赖度高 平板和笔记本电脑占比达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