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一“怪异地带”蛇虫植被长期异常,2012年专家调查揭惊人真相( 三 )


之后他又多次对该区域考察 , 发现“火山说”的证据并不充足 , 至此这处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就只剩下唯一一个——陨石撞击说 。
此后王教授便投入了验证“神秘区域”为陨石坑的相关研究 。 但令人遗憾的是 , 尽管他在区域内找到了不少因巨大力量冲击地面形成的地质证据 , 但最为关键的物证陨石他却一直未曾找到 。
为此他一有空就泡在“神秘区域”里搜寻 , 甚至还发动当地群众帮他一块寻找 , 但几个月过去了 , 他依旧一无所获 。
时间一晃到了1995年 , 这一天一位黎族老乡突然来找到王教授 , 说他的孩子向他提到 , 以前与小伙伴在河里玩耍时曾看到过黑色的石头 。

王道经教授
黎族老乡的话瞬间点醒了王教授 , 他立刻意识到如果有残存陨石 , 这么多年过去 , 它们中有些很可能被冲刷到溪流的下游 , 如果他去这些溪流的底部寻找 , 或许会有真正的发现 。
想通了这一节的王教授大为兴奋 , 无论怎样现在有了个稍微明确的目标 , 比他原来漫山遍野撞大运的方式要好太多 。
据考察 , 在“神秘区域”内共有2条较大的河流 , 中途又分为7条小溪 , 而这些小溪的下游 , 正是王教授将要搜寻的重点 。
此后王教授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小溪边 , 幸好“神秘区域”内没有毒蛇毒虫 , 否则他长期出现在水源附近 , 说不定会遇上危险 。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 , 在找对正确寻找方向后 , 王教授很快就有了收获 。
一天他在白沙农场24队正北方向300米处的一条小溪边搜寻 , 中途停下来洗手 , 无意中看到水下静静地躺着一块石头 。
这块石头和“神秘区域”内的石头无论颜色还是形态都有一定差别 , 王教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 伸手将这块石头捞了起来 。
谁知这块石头刚一入手 , 王教授便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 他知道很可能找到了正主 , 因为这块石头比其他石头明显重了太多 。
这块石头的发现让王教授如获至宝 , 他立刻带着它赶赴内地进行化验 , 以确定这块石头是否就是他苦苦寻觅的天外来客 。

王教授找到的石头
第五、这块石头究竟是否陨石?在回到内地后 , 王教授找到陈国达院士以及欧阳自远院士帮忙测定 , 在经多种实验分析后 , 最终确定该石头是一块“富钙无球粒陨石” , 年龄约为44.38亿年 , 与地球几乎同龄 。
这块陨石的出现 , 基本确证了“神秘区域”就是一个特大号的陨石坑 , 但惊喜远远不止如此 , 在接下来对陨石成分的测定中 , 王教授和科学家们还有更加惊人的发现 。
专家们在这块陨石中共计发现了55种矿物成分 , 而其中有4种竟然是地球上从未发现过的外星物质 。
这些外星物质究竟是什么?
很遗憾 , 我也不知道 。
不过我搜天寻地 , 总算找到了当初王教授在这块陨石被检测完后发出的公开论文 。
在这篇论文中附有一张表 , 上面列明了检测出来的具体成分 。

目前公开的陨石成分表 , 图源:《海南岛白沙陨击坑及其成坑陨石》 , 王道经 , 王秀娟
至此 , 海南白沙“神秘区域”的真相终于掀开了最神秘的那层面纱 , 接下来要考证的 , 是当年那颗陨石究竟有多大 , 还有是什么年代发生的此次超级撞击 。
首先取得进展的是撞击年代测定 , 结果同样令人不可思议 。
在确定“神秘区域”区域为陨石坑后 , 王教授随即对在坑底发现的黑色玻璃质石头进行了同位素测定 。
测定结果显示 , 这种黑玻璃形成年代在距今70万年前左右 , 它意味着这场惊天动地的天地大冲撞就发生在70万年前 。
坦言说 , 这个时间非常出乎人的意料 , 不是太远 , 而是距离今天太近 。 要知道那时人类先祖直立人甚至都已经出现了上百万年了 , 而我们在华南地区的直立人祖先们 , 很可能亲眼目睹了那颗小行星从空中飞过撞向海南的惊天一幕 。

第六、白沙陨石坑内蛇虫与植物异常的原因是什么?据现代对白沙陨石坑范围及爆炸威力的测算 , 当时飞来的大约是一颗直径为380米的小行星 , 它原本在宇宙中游荡 , 有一天它突然对着地球笔直地冲来 , 目标正是今日的海南岛白沙县境内 。
当时白沙县的所有生物们根本不知大祸临头 , 依旧在玩耍的玩耍 , 觅食的觅食 , 就在不久之后 , 天边突然出现了一团巨大的火球 , 向它们径直飞来 。
地面上一些感知敏锐的生物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 , 开始四处奔逃 , 但它们的速度又如何比得上以宇宙速度飞来的小行星 。 此时的小行星在大气层的摩擦下已变得通体通红 , 全身上下燃烧着熊熊烈焰 , 宛如地狱冲至人间的魔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