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死因 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 二 )
根据以上的有关记载,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马谡在街亭之战中妄自菲薄,不遵诸葛亮的指示,以致于最后惨败而归,并直接导致陇右三郡得而复失,无奈之下大军退回汉中 。街亭败后,马谡并未如《三国演义》所说主动向诸葛亮负荆请罪,他深知自己失败后果的严重性,便畏罪潜逃,而身为丞相长史的向朗碍于情面或出于爱才之心,知情不报 。但是马谡最终被缉拿归案,并被诸葛亮处以极刑,然而还未及行刑,马谡便于狱中病故了 。有学者认为《诸葛亮传》、《王平传》中所说“戳”、“诛”马谡等词语,应理解为判其死罪的意思 。
以上便是史书的马谡之死 。至于之后诸葛亮亲自祭奠,为之流涕,而且有十万之众陪着流泪,对其遗孤待之若平生,这种既斩之又恤之的作法,是具有很多复杂的原因的 。
首先,对马谡其人,刘备曾交代诸葛亮说:“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是“亮犹谓不然 。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由于这些因素,所以在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上表自贬,第一是显示对马谡其人认识不足,第二是表明对刘备的嘱咐未予重视,导致出击祁山之战劳军伤财,无功而返 。以诸葛亮执法“赏罚之信,足感神明”之风格,一面上表自贬,一面将其处以极刑,这种相矛盾的做法也是必然的 。
【马谡死因 马谡病死狱中还是被诸葛亮处于极刑?】其实,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还是比较赏识的 。马谡在诸葛亮南征孟获之时,曾于出兵前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在作战中,诸葛亮也是充分体现并采用了这种战略方针的,最后平定南疆,这可说其中有马谡的功劳 。
再次,马氏兄弟在荆襄一带素负盛名,其中有“白眉最良”之称的马良称诸葛亮为“尊兄”,裴松之在《三国志》注疏中认为“良盖与亮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亮年长,良故呼亮为‘ 尊兄’耳 。”从这段记述可看,马氏兄弟与诸葛亮交情非同一般,且都具有一定才能,所以诸葛亮虽然依法处罚马谡,然而毕竟是用人之际,对其才还是深为惋惜的,所谓“挥泪斩马谡”也是比较附合史实的 。这从他善待马谡遗孤一事上就可以看出这一态度 。至于后来《三国演义》将马谡畏罪潜逃一事略过不提,并作一些艺术加工,这或许是为了使之更感人且更富有感染力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在众多历史故事中,最为动人,也给人很多启示 。特别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罗贯中,将其写进了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中,使故事更家喻户晓,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小说中尊刘贬曹的倾向严重,而且对很多人物、事件作了艺术加工,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 。所以我们对于这段故事要客观的分析,不能一味的以小说为依据 。
推荐阅读
- 武则天为什么杀自己儿子?揭秘太子李弘真正死因
- 揭秘宋太祖死因 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之谜
- 西晋美男卫玠死因 被粉丝围观“看死”
- 陈恒公的真实死因 陈桓公为何死的如此蹊跷
- 桓温怎么死的?东晋权臣桓温结局死因
- 中国古代最奇葩的二十大帝王死因真相
- 历史上的梅妃怎么死的?梅妃死因之谜
- 赵普怎么死的?北宋宰相赵普死因真相
- 吴广死因之谜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怎么死的?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因为什么事?挥泪斩马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