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魏延,三国中比较有争议的人物,被孔明说有反骨,死前还在算计人家,其实从刘备入川开始,魏延是少数得到刘备和诸葛亮同时赏识的将领,魏延也不负众望,将汉中守的固若金汤,子午谷奇谋更是直观的反应了,魏延的军事才华 。
魏延是哪里人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南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魏延在跟随刘备之前,三国志等史书上没有记载,反正历史崔是没有找到,魏延这个人,出现在史书中,是从刘备入川,帮刘璋对抗张鲁开始的 。
赤壁之战后,刘备接过刘表旧部的荆州四郡,加上借来的南郡,卧龙在左、凤雏在右,足足发展了3年,三年后在张松的撮合下,刘璋派法正找来刘备,一起对抗张鲁,也就在这个时候,魏延带着部曲,跟随刘备一起来了益州 。
和演义小说不同的是,史册中的魏延,首次出场,能力就得到刘备的肯定 。
刘皇叔入川后,和刘璋决裂,皇叔开始诸葛亮的三分计策,逐步吞并刘璋的势力,刘璋虽然很软弱,但是刘璋集团内部,人才还是有的,期间庞统战死,不得已刘备强行征调张飞进川帮忙,而他的军师就是诸葛亮 。
【揭秘: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正是在这样残酷的战争环境中,魏延脱颖而出,屡立战功,被升为牙门将军 。
东汉末年,虽然全国各地都是军阀,但是名义上,老大还是汉献帝,对于手中握有权力的军政首脑,心中难免会有点小九九,于是他们开始独创官位,从而消弱皇权的影响,曹操创立军师祭酒,而牙门将军,也是刘备所独创的 。
刘备的第一任牙门将军,是赵云,赤壁之战前,接受刘琮投降的曹操,再占江陵,对刘备展开追杀,在长坂坡,刘皇叔丢下全家老小自个跑了,只有赵云护送刘禅,安全的见到了他老爹,这才有了牙门将军的官职 。
而牙门将军的具体职责,类似刘备身边的军事参谋,战时可以统领最精锐的亲兵,坐镇中央,需要文武全才,刘备封魏延为第二任牙门将军,可见对魏延的信任 。
建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刘备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自封汉中王,此时对于魏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争取汉中太守 。
如果说荆州是蜀汉的东大门,抵御的是来自江东的威胁,那么汉中就是蜀汉的北大门,抵御的就是曹魏的正面进攻,荆州由关羽镇守,汉中无论是按资历,按辈分,满朝文武,都认为是张飞来把关 。
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刘备选择了魏延,历史崔在翻阅资料的时候,比较赞同一位网友的见解,主要分两个部分:
第一,张飞作为万人敌的猛将,作战风格有点类似他的丈人,夏侯渊,比较适合偏门抢攻,以往的战绩也应征了这一点,而且在定军山,曹操留夏侯渊镇守汉中,却被黄忠一箭杀了 。
第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这样评价魏延的: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
“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这不是关羽吗,魏延与关羽相似的风格,按照诸葛亮的《将苑》中,对于仁将是这样描述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而知其饥寒,察其劳苦,此之谓仁将 。
当然,张飞虽然没有得到汉中太守的位置,但是刘备让他镇守的阆中,可以认为是成都的第二道防线,是蜀中防御的战略要地 。
而魏延在汉中太守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9年,在这个九年里,魏延对汉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无论蜀汉经历怎样的巨变,曹魏没有一个人有勇气来进攻过这里,甚至在魏延死后,姜维统兵的日子里,这里依然是最坚固的防守堡垒 。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刘备死后,魏延就成了诸葛亮北伐战争中,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公元227年,诸葛亮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封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而说到北伐中的魏延,绕不开的,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袭 。
子午谷在陕西长安县南边,是汉中通向关中的一条谷道,是秦岭六条连接西南的大道中最险峻的一条,正因为他的险峻、人迹罕至,所以很多统兵大将,希望从这里展开奇袭,不过这条古道,据说在唐朝时,变成了高速公路,为了给杨贵妃运输荔枝,这是后话 。
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袭,借鉴的案例就是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明显的军事行动,从正面迷惑敌人,掩盖自己真实的攻击路线,他要求诸葛亮继续他的北伐,吸引魏军主力,只要给魏延一万人马,就可以通过子午谷奇袭,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 。
长安拿下,诸葛亮再兵出斜谷,与魏延会师与潼关,就可以切断西凉和中原的联系,继而蚕食整个凉州,此后以长安为根据地,就有了与魏国长期对战的资本 。客观来讲,当时蜀军的当兵作战能力,是明显弱于魏国的,通过占据凉州,将可以建立一支精锐的骑兵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古人更偏爱平胸 揭秘古代丁香乳更受欢迎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