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臣李纲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祖籍福建邵武 , 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 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 , 历官至太常少卿 。宋钦宗时 , 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 , 任京城四壁守御使 , 团结军民 , 击退金兵 。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 , 一度起用为相 , 曾力图革新内政 , 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1132年) , 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 , 不久 , 又罢官 。多次上疏 , 陈诉抗金大计 , 均未被采纳 。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 , 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 , 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 , 特赠陇西郡开国公 , 谥忠定 。李纲能诗文 , 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亦能词 , 其咏史之作 , 形象鲜明生动 , 风格沉雄劲健 。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建炎元年(1127年)十月八日 , 受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 , 罢观文殿大学士 , 仍留提举洞霄宫之职 。居住鄂州 , 建炎二年(1128年)十月间朝廷命其移往澧州(治今湖南常德市澧县) 。御史中丞王绹弹劾李纲“经年不赴贬所”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四日 , 又被贬谪万安军(海南岛) 。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下旬 , 与子李宗之南渡琼州 。建炎四年(1130年) , 遭贬流放遇赦后 , 隐居泰宁丹霞岩 。绍兴九年(1139年)正月 , 宋金议和 , 宋向金称臣纳贡 , 李纲忧愤成疾 。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 , 赠少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 , 特赠陇西郡开国公 , 谥忠定 。
李纲一生著述甚多 , 其遗文由其诸子编成《梁溪全集》一百八十卷 , 刊行于世 。
历史如何评价李纲
陈东:“在廷之臣 , 奋勇不顾、以身任天下之重者 , 李纲是也 , 所谓社稷之臣也 。”
朱熹:“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 , 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 , 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 , 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 , 可谓一世伟人矣!”
叶适:“公自起居郎极论都城水灾 , 斥为监当 , 而抗直之声震于天下矣 。乃斡离不来寇 , 在廷茫然 , 将从乘舆以出 , 独公请与执政辨诘 , 遂夺其议 , 力守京师 , 虏以退却 。...高宗中兴 , 首命公自辅 , 于是张邦昌以僭逆诛矣 。先是 , 河北、河东录坚守者 , 建遣张所、傅亮往援接之 , 乞幸襄、邓以系人心而无走东南 , 使周望、傅雱通问二圣而无踵和约 。时中原尚未溃也 , 公方除京、黼乱政 , 渐复祖宗旧法 , 奏请施行数十事 , 多中机要 。使稍得岁年之须 , 则两河不遂陷 , 而虏不敢复鼓行入内地矣 , 而雠耻因可报也 。不幸又七十五日而罢去 , 迄其后常外坎壈 , 仅免颠沛 , 而曾不少得其意焉 。自是祸难百出 , 而南北竟以分裂 , 此为国家惜者所以哀公之志 , 而深悲其相之不终 。士至有未尝识公面 , 而坐论救公以死 , 彼岂有所顾望附托而然哉 , 盖公之贤自当时市井负贩 , 莫不喜为之道说 。然而谤公者亦众矣 , 其尤甚者 , 罪公特以计取显位而已 , 京师之祸公实使之 。...孔子曰:‘微管仲 , 吾其被发左衽矣 。’考公之行事而深察其志 , 使要其功烈之所成就 , 则岂有媿于孔子所称者哉 , 悲夫!”
陈公辅:“材大古难用 , 功多忌更多;忠怀冲日月 , 谗口肆风波 。”
文天祥:“其道则隆 , 其运则剥 。噫 , 胡出处之不常 , 为苍天频卜 。”
脱脱:“以李纲之贤 , 使得毕力殚虑于靖康、建炎间 , 莫或挠之 , 二帝何至于北行 , 而宋岂至为南渡之偏安哉?夫用君子则安 , 用小人则危 , 不易之理也 。人情莫不喜安而恶危 。然纲居相位仅七十日 , 其谋数不见用 , 独于黄潜善、汪伯彦、秦桧之言 , 信而任之 , 恒若不及 , 何高宗之见 , 与人殊哉?纲虽屡斥 , 忠诚不少贬 , 不以用舍为语默 , 若赤子之慕其母 , 怒呵犹噭噭焉挽其裳裾而从之 。呜呼 , 中兴功业之不振 , 君子固归之天 , 若纲之心 , 其可谓非诸葛孔明之用心欤 。”
推荐阅读
- 盘点历史上那些被忠疑之术玩弄至死的名臣良将
- 三国名臣因为市容市貌不达标 被皇帝活活整死
- 晚清名臣张之洞轶事 时常会忘记自己所下命令
- 抗金义士邵云遭金人凌迟 怒责刽子手将其吓死
- 隋朝名臣杨素怎么死的?杨素死于何人之手
- 北宋诸多文豪名臣为何都反对王安石变法
- 南宋抗金名臣李纲生平简介 李纲是怎么死的
- 杜延年的儿子都有谁 西汉名臣杜延年有几个儿子
- 从买官到一代名臣 李卫为何能被雍正赏识宠爱?
- 谁才是汉末时期最有治民之才的绝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