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兵器 中国史上真实存在的十三大兵器( 二 )
十三大奇门兵器之七 月牙刺
武术双器械之一 。手柄的两端带刺,柄的一侧由横梗连接一有刃的月牙刀 。演练时双手各持一械,要求保持月牙锋口始终朝外 。其特点是灵闪巧变,善于以短取长 。基本技法有:穿、刺、拨、挑、架、撩等 。
十三大奇门兵器之八 判官笔
武术杂兵械之一,属暗器类 。又称状元笔 。器形似笔,笔头尖细,笔把粗圆,也有两端均为笔头的,笔身中间有一圆环,形状比较接近峨眉刺,环套在手指笔可以旋转,还有的只是一端有笔头在笔的尾部有环也是可以让笔旋转的 。笔长约20厘米——30厘米,前端稍重于后端,多以硬木或金属制成 。主要用法有穿、点、挑、刺、戳等 。动作招势有穿喉、仙女引针、白猿献果、叶底偷桃,双蝶舞花等 。
十三大奇门兵器之九 拦面叟
拦面叟是戳脚翻子门的武术器械之一,其实就是铁质长杆大烟袋 。拦面叟的整体是由烟袋锅,烟袋杆,烟袋嘴三部分组成 。它的运动技法是由两部分相辅相成的 。它的上部分是烟袋锅,其技法为:劈,砸,撩,扣 。挂,搂,绞,带 。它的下部分是烟袋嘴,它起着点穴撅的作用 。其技法为戳,点,挑,推,拦等 。
十三大奇门兵器之十 黄龙带把枪
属于崆峒武术武术长器械之一,假托三国姜维所用 。杆长六尺二寸,下端为钢鞭(找不到全貌图),上端为枪头,枪头顶部呈半圆状,两侧有鸳鸯挂钩 。它把枪、鞭、棍、钩完整的结合在一起,变化无穷,以其稳、准、狠的特性享誉武林 。用法上讲究每招都有打推扭拉、臂翻扣提、搬杀扫追、拦钩扎挑、点刺撩挂、卷缠格档、抱护沾连二十八字 。
十三大奇门兵器之十一 龙头杆棒
武术稀有兵器之一,属软兵器类 。该器械全长约2米,械身为软索,一端系龙头,一端系锥,均为全属铸制 。其械可抡可舞,可放可收,可缠可卷;能长能短,长能遥攻击远,近可短打紧防;能单能双,软硬兼施,方法多样,特点突出 。用法有劈、砸、抛、云、缠、架、撩等 。同时,又类似短兵器中的双匕首,扎、刺、戳,得心应手,左右并用 。旧时龙头上铸有钢针,内可藏神箭、钢珠,故作为暗器 。现代新制杆棒之软索套有金属软管,称“蛇管” 。龙头内无针箭 。
十三大奇门兵器之十二 杆子鞭
杆子鞭,回族武术器械之一 。杆子鞭又称虎尾鞭,铁稍子,流传于西北、河北地区 。由于是棍,鞭结合,杆子鞭的演练形成一套特有的技法 。最基本的动作是正摇和反摇,通过木杆的轻抖摇摆来加大绳鞭的抡甩力度 。攻守动作中有劈,扫,抡,砸,挂,缠,抽,绞等各种招式,习练起来左右生风,鞭稍呼啸而至 。让人眼花缭乱 。杆子鞭的最大特点是延长了兵器的防卫距离和攻击方位 。
武林中素有“棍扫一大片”,“鞭梢打四面”之说,杆子鞭则棍,鞭合一,集两者之优长而;联贯使用,距敌于丈尺之外 。尤其是那种前后兼顾,铺天盖地的抡甩招式,更能够阔扩大兵器攻守的覆盖范围,并可产生以少打多,以近打远的奇特效果 。杆子鞭亦可近打,近身时常用手握住镖头和棍身,以棍法护体格斗,对抗之间,可以根据对手的位置而抛出镖头,快速击中目标 。如此以来,棍,鞭与绳镖的攻击特点全都集中到一副“杆子鞭之中,可谓得心应手 。
十三大奇门兵器之十三 龙头大铡刀
龙头大铡刀是气功长拳门的独特兵器 。气功长拳门吴氏兄弟受包青天中龙头铡的启发,创造的勉强能称为器械的产品 。大铡刀形制为龙头鱼尾,但又不失铡刀型制,全长180—200厘米,把为扁方型握把,握把处长130厘米左右,活动空间较大 。
龙套化铡刀内似蛟龙出海,口吐八卦太极图为阴阳鱼,展现出神龙之威,铡刀尾部为鱼尾形,中有一古钱币图形,更彰显出没啥不能没钱的道理,龙头鱼尾之形既彰显出鱼化龙的时间久远,又不失其钩挂撩砍之功能 。随后,在实用与表演相结合的指导原则下,以八卦刀、双手剑、苗刀、方天画戟的套路为基础,吸取八卦刀的飘逸、双手剑的巧妙、苗刀的威猛、方天画戟的霸气,创编了两套风格新颖、独特的龙头大铡刀套路 。
【奇门兵器 中国史上真实存在的十三大兵器】其实,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这十八般兵器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是古代最常见的十八种冷兵器,以上这十三中兵器是中国史上真实存在的 。
推荐阅读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揭秘中国古代的女囚坐牢就失去贞操的潜规则
- 猪八戒白胖形象错了 专家:明代中国没白猪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中国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是谁?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中国历史上喜欢与和尚私通的四位皇后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寒冷期 冻死者难以计数
- 揭秘武则天野史 武则天与她的男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