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元帝萧绎的变异人格 梁元帝为何要焚书?( 二 )
其一 , 他读书未能怀有济世的伟大理想 。王夫之感慨为:“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 , 搜索骈丽 , 攒集影迹 , 以夸博采访人员 , 非破万卷而不能 。”其意是萧绎读书的主要目的只是为了向人夸示自己读书读得多 。我们在读唐宋八大家的文字时 , 明显感觉到那些读书人有一种积极出仕的人生奋斗理想 , 他们确实在强调“文以载道”的文字及其在宦途中的积极用世;也只是在自己遭受打击或贬谪之时才生发出一些“独善其身”的感慨 。就萧绎本人而言 , 即位前担任一方诸侯的时候 , 还是有些作为的 , 他15岁到19岁担任丹阳尹期间 , 与三五好友诗歌唱和 , 并积极推动文学改革 , 为政上有“良政之名” , 当地百姓还给他立“善政碑” , 由大才子裴子野撰文;但一旦登上权力的峰巅便任意杀戮 , 遇上战事也不会识鉴并重用贤能之人了 。
其二 , 他只是死读书 , 读死书 , 而未能行万里路 , 去采民风察民情 , 体验黎民稼穑之苦 , 最起码经历一些旅途之艰险和劳苦 , 尝试一些苦的滋味 。他只会在其哥哥萧纲的倡导下 , 做个文坛副领袖创作些与百姓无关联的宫体诗甚至艳体诗 。他只知这十四万卷书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 一旦城破自己不再能拥有的时候 , 便肆无忌惮地让人绝情地焚毁殆尽 。
其三 , 可能与他的生理缺陷有关 , 他从小就失去一只眼睛 , 而且还多少受到了不少人的奚落和暗讽 。他的正妃就是历史上闻名的所谓“徐娘半老”的徐氏 , 这位徐妃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被写成一个“丑而妒 , 又多失行”的女人 , 而且还乐意给贵为湘东王的萧绎戴绿帽子 。萧绎也是三年“一至其室” , 每当徐妃闻知萧绎要来 , 便以“半面妆”等待萧绎 , 所谓“半面妆”就是因为萧绎瞎了一只眼而徐妃只化好半面脸的妆 , 因此萧绎只能愤怒而出 , 但就是这样 , 徐妃还是与萧绎生有一子一女 , 但很可惜 , 其子萧方等却因为其母的原因得不到萧绎的欢心 , 甚至最后被萧绎故意安排去讨伐骁勇善战的河东王萧誉 , 而在意料之中的战败中淹死 。这些遭遇应该给萧绎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 , 使得他多疑懦弱 , 遇事不果断;而真正大权在握便无情地肆意杀戮了 。甚至西魏大军围城的时候 , 还要让人棒杀那些在监狱中的几千死囚犯 。
【梁元帝萧绎的变异人格 梁元帝为何要焚书?】其四 , 萧绎不仁 , 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原因 。据《金楼子》自述 , 萧绎非常喜欢写诗作文 , 他的母亲对他说:“夫政也者 , 生民之本也 。尔其勖之!”希望他作为王侯要首先重视学习为政之道 , 而不是急于诗赋著述 。年轻时的他还能想到他母亲的谆谆教诲 , 年长后便沉浸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而忘却这些良言了 。韩愈在《原道》中说“博爱之谓仁” , 心中充溢爱心并能施爱于人才能称为“仁” , 而萧绎“舍侯景之大仇 , 而亟戕其骨肉” , 这都是他心中据有不仁之情 , 难怪王夫之感慨“不仁者 , 未有能保其地利者也” 。儒家向来提倡并践行仁爱精神 , 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萧绎连家人都不爱 , 就不能指望他去爱天下之人了!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