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性解放致九成公主改嫁 唐朝妇女贞操观淡薄( 二 )
从这件事情上,恰恰反映出唐朝前期人们在男女接触上胸襟是多么的开阔和爽朗 。那么,这种风气是不是仅仅停留在上层社会呢?我们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唐朝性解放致九成公主改嫁 唐朝妇女贞操观淡薄】 晚唐花间派的诗人温庭筠在少年时喜欢寻花问柳,因此被主管上司姚勖鞭打、驱逐,从此坏了名声,屡试不第 。有一天姚勖有事到温家中,温庭筠的姐姐一看到他,就死死地抓住姚的袖子不放,大哭不已,狠狠地责骂姚 。姚没想到温庭筠的姐姐情绪如此的激烈,以至于受了惊吓,回家之后,竟得病死了 。
看看,连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的话,都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
至于底层人家的男女交往,则更是从容散淡,正如崔颢《长干曲》所描述的那样--“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宋人洪迈在《容斋三笔》中对此现象总结议论:“瓜田李下之疑,唐人不讥也 。”所以,《唐传奇》中写陌生男女在外自由地攀谈、结识,甚至同席共饮之事不胜枚举,也就不是什么值得惊怪的事情了 。
正是因为唐代妇女的自由度空前提高,所以,她们的交际圈不被男人所限制,也有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空间,这一点,以敦煌文书中“女人社”社约文书体现得最为明白,其中一件为显德六年(959年)所写--
显德六年己未岁正月三日,女人社因兹新岁初来,各发好意,再立条件 。盖闻至诚立社,有条有格,夫邑仪者,父母生气身,朋友长期值,遇危则相扶,难则相救,与朋友交,言如信,结交朋友,世语相续,大者若姊,小者若妹,让语先登,立条件与后,山河为誓,中不相违 。一、社内荣凶逐吉,亲痛之名,便于社格,人各油一合、白面一斤、粟一斗、便须驱驱,济造食饭及酒者 。若本身死亡者,仰众社盖白耽拽便送,赠例同前一般,其主人看待,不谏厚薄轻重,亦无罚责 。二、社内正月建福一日,人各税粟一斗、灯油一盏,脱塔印砂,一则报君王恩泰,二乃以父母作福,或有社内不谏大小,无格在席上喧拳,不听上人言教者,便仰众社,就门罚醴腻一筵,众社破用 。若要出社之者,各人决杖三棒,后罚醴局席一筵,的无免者 。
从文书上可以看出署名,共十五人,有社官、长社、录事、社老以及诸社人,可谓职司分明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妇女在结社的过程中,不但自愿,还有支配自己家庭经济支出的权力 。
有人要说了,显德六年,那不是都已经五代了么,这怎么能说是唐前期呢?我想说的是,即便到五代,妇女还有这样的自由度,那么,初唐中唐时期妇女的地位便可从容地推想畅想了 。
推荐阅读
- 奇闻:唐朝高僧一行捉北斗七星以救恩人之子
- 真正的唐朝美女长什么样 揭唐朝美女的真相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 唐朝那些可爱的官员和好玩的事 绝对笑死你
- 唐朝为何会制造出许多民间才女?唐朝才女何其多
- 唐朝人吃梨不是拿起来就啃 而是喜欢蒸熟了吃
- 辛亥革命后旗房为何恐慌性抛售 旗房抛售潮
- 纪晓岚纵欲成性?纪晓岚怎么死的?
- 唐朝后宫采用轮岗侍寝是真的吗 唐朝后宫的人性化
- 黄蓉向所有人问过性问题 黄蓉的性知识从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