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历史上诸葛亮的科技专利有多少?( 二 )


2、在没有空投补给的古代山地作战中 , 军粮运输是个最让统帅头疼的问题 。一旦粮食吃光了 , 你的将士再勇猛、仗打得再热闹 , 你也得赶紧往家里撤 。如果不撤 , 那么不用敌军费力气 , 自己就把自己饿死了 。而诸葛亮北伐中原 , 选择的通道正是不利于曹魏骑兵大兵团作战的秦陇山地 。战术上倒是扬长避短了 , 但山道崎岖 , 粮食补给却跟不上 。更何况蜀道难于上青天 , 怎么把粮食从四川运到甘肃前线就成为天大的问题 。于是中华文明史上最神秘、最伟大的创造“木牛流马”就出现在了将近一千八百年前的蜀军粮道上 。所谓“木牛”就是木制的牛形运输车 , 而“流马”则是“牛”的改进加强版 。公元231年 , 诸葛亮率大军出祁山北伐时 , 蜀军粮道上就行进着首尾相接的“木牛”车队 。三年后的234 年 , 诸葛亮领兵出斜谷北伐时粮道上往返运粮的则是络绎不绝的“流马”车队 (建兴九年 , 亮复出祁山 , 以木牛运 , 粮尽退军 , 与魏将张郃交战 , 射杀郃 。十二年春 , 亮悉大众由斜谷出 , 以流马运……《蜀书?诸葛亮传》) 。但就在这一年的秋天 , 诸葛亮在宝鸡五丈原病逝 。随着设计师的病故 , 内部造型复杂的木牛流马绝技便失传了 。但在二百多年后 , 另外一个南北朝超级科技男竟然如诸葛附体一般复制出了早已失传的木牛流马 , 他就是那个在地上画着圈子就算出了圆周率的科技天才祖冲之(以诸葛亮有木牛流马 , 乃造一器 , 不因风水 , 施机自运 , 不劳人力 。《南齐书?祖冲之传》) 。
但遗憾的是 , 祖冲之的复原技术竟然也没有流传下来 , 于是“木牛流马”就成为一个神秘的科技图腾而消失在中华文明的天空中 。但毋庸置疑的是 , 这种近一千八百年前的神奇军事运输车是真实存在过的 。透过古迹斑斑的历史记载文字 , 木流牛马的具体形象便可闪现在我们眼前 。这是一种在崎岖的山道上既可单独行驶 , 又可组合成列的牛形木制运输车 。这种车的车厢在牛背和牛腹之间 。其中载重量大的“木牛”最多可一次性装载军粮650斤 , 而载重量小的“流马”一次可载军粮140斤 。这种运输车如果单辆行驶 , 一天可走七八十里 , 如果连接到一起集体行驶 , 则一天行二十里 。可以想象 , 数百辆这样的车排列成行、满载军粮行驶在山道上的情景 , 那简直就是军事运输专列啊 。这种巧妙利用机械原理的军事运输车不但可以大大节省军粮运输的人力和畜力 , 同时还可通过隐形机关“牛舌”来为车辆上保险 。一旦扭动牛舌 , 引动牛腹内的机关 , 内部机械立即锁闭 , 运输车便可停止工作 。更神奇的是 , 敌人即使剖开牛腹 , 也难以完全复制这种木牛流马 , 由此可见 诸葛亮对自己的科技知识产权是多么善于保护啊!对这种神秘的木牛流马 , 后人一直希望通过不懈的研究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但千百年来人们仍是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其实也是啊 , 智圣诸葛亮的神秘智慧 , 岂是后人可以窥见的?不如就让这一杰作 , 永久地保存在尘封的历史典籍中吧 。
3、在现代信号弹和电讯技术发明之前 , 战地通讯基本上是一靠走 , 二靠吼 。但在秦陇高山深谷之间作战 , 无论是靠走还是靠吼 , 都难以快速而有效地传递讯息 , 一不留神还容易丢失或泄露情报 。尤其是在夜战中 , 点火为号 , 等于是提前通知敌人 , 而放狼烟 , 几里外的自己人又看不见 。在这种情况下 , 司令部怎么把指挥命令神不知鬼不觉地传递出去 , 就成为一个重大的科研命题 。诸葛亮于是发明出了“天灯传讯”术 。在公元三世纪的蜀汉军队里 , 可能有一套类似于现代电讯密码的通讯技术 , 而这种通讯技术得以实现的载体则是夜晚天空中飘来的“天灯” 。根据风向放向各路兵马的天灯 , 就是信号弹 , 就是发令枪 , 就是总司令下达的攻击令 。而根据天灯形制的不同 , 其承载的信息可能也不一样 。这完全要看军队内部事先规定好的密码 。而这种密码 , 对敌军而言是完全保密的 。可以设想 , 当千军万马在漫漫黑夜中顺着一盏飞灯的指引从四面八方杀向敌军时 , 敌军的哨兵可能正仰头对飞来的天灯迷惑不解呢!那种情形是多么富有意味!这种诸葛亮发明的天灯就是我们今天仍在放的孔明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