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藏品看皇家品味 宋代复古 清朝爱吃肉( 二 )
2 元代皇帝的品位
帝王品位特展中的第三个主角,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皇帝:元世祖忽必烈(1215年-1294年) 。忽必烈是元朝创立者,他以少数民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统一王朝的历史,在近代颇有争议,但是在当时,他确实是顶住压力,做了很多维护国家的努力 。包括使用中国皇帝称号,定年号,甚至改国号为大元,要“绍百王而纪统”,继承中华帝国的衣钵 。这些举动在当时直接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北方传统的蒙古贵族拒不承认元朝,并起兵造反,所以元朝初年西北一直在打仗 。忽必烈维护中华传承的举动,也让他在明代之后也备受尊崇 。
这次来的展品,是忽必烈的半身肖像(上图),也是一件真正的国宝文物 。台北故宫收藏了一套元代帝王的半身相册,共有八幅,从元太祖成吉思汗到元宁宗,元世祖像是其中的一幅 。元世祖像在历史书上很常见,但是真像依然冲击力十足,不光容颜逼真,而且尺寸很大,至少是等身的 。在古代,除非是专门制作的帝王肖像,否则很少有人像能达到这种水平 。元世祖的容貌是很有典型的蒙古人特征,他面貌浑圆饱满,身穿白袍,头戴皮帽 。古代蒙古人不论身份高低,男子皆留“婆焦”发型,就是剃除顶部头发,只留前额和耳侧,然后在耳后结发辫为环,历史上元朝的帝王皆留此发型 。由于没有明确的题记,忽必烈画像的作者已不可考,这幅画像在元代时作为先帝御容,被供奉于大都的皇家寺庙大圣寿万安寺,明代之后进入宫廷保存,清朝时期作为历代帝王像之一,存于故宫南薰殿,后被运至台湾 。
元朝的品位和宋朝有很大不同,因为元朝幅员辽阔,不同文化的元素更多 。元朝上层人士受到西域伊斯兰文化影响,特别喜欢蓝色,所以大量进口西域钴料以装饰瓷器 。这次特展的展品中有元代江西景德镇的“蓝釉镶银扣描金纹饰把杯盘”,上面的蓝色非常靓丽,器身还装饰有伊斯兰风格的几何纹样和中式的双龙戏珠,反映了元朝时期中国工艺开始兼容伊斯兰艺术的倾向 。
3 明代皇帝的品位
元朝艺术的一个招牌性的成就,是著名的元青花,但是台北故宫没有,因为元青花发现的很晚,要到20世纪50年代才有人开始研究,所以以前没有人知道,清宫里也没收藏 。但是台北故宫有很好的明青花,特别是早期的永宣青花,就是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 。这次特展展出了一个永乐时期的“青花西域舞乐人物纹扁壶”,上面除了传统的山水园景之外,还有五个西域人在奏乐跳舞,这是明早期青花里很罕见的主题,而且反映了当时丝绸之路交流的情况,价值极高 。
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一个是陆地上的丝绸之路,另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 。青花扁壶见证了路上的丝绸之路,而另一幅永乐时期的《麒麟图》则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公元1414年,郑和下西洋归来,带回来了榜葛剌国(今孟加拉)的使者和贡献的礼品,其中就有一头长颈鹿 。中国那时候没人见过原产非洲的长颈鹿,以为是传说中的麒麟,于是纷纷赞颂永乐皇帝神圣英明,以至于祥瑞降世 。皇帝也很高兴,于是令画师作画,把麒麟画了下来 。画师以前也没见过长颈鹿,不好抽象提炼,只得力求画的逼真,连身上的几何斑纹都描绘得一丝不苟,这也让我们得以一眼认出它的真面目 。
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也是此次特展的主角之一 。宣德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艺术家皇帝,他在位虽然只有十年,但是热衷于书画创作,并以恢复两宋画院盛况为志向,所以当时宫廷绘画达到明代巅峰,几乎可以和宋徽宗时代媲美 。这次特展展出了宣德御笔绘制的《花下狸奴图》,此图绘于宣德元年(1426年),图上描绘一对猫儿在太湖石和花丛前面舔爪,生气十足 。这幅画是明初艺术的典型,因为猫的画法直追两宋画院,是先填染底色勾勒轮廓,再勾描细笔并用干笔皴擦,最后的效果如宋画一样细腻优雅,但是整体布局增加了很多民俗气息,这是明代以后的艺术倾向 。
宣德朝的艺术成就,不光是绘画,还有瓷器,比如永宣青花指的就是永乐和宣德 。这次展出有一件“宣德宝石红僧帽壶”,是这个时期令人惊艳的瓷器艺术成就 。壶口呈三阶渐高造型,酷似僧侣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这种瓷器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烧成红釉 。由于技术难度过高,所以直到明朝永乐年间才有成功作品,到宣德时期创造出色泽璀璨如红宝石的红釉器,堪称是当时中国瓷器艺术的最高成就 。
推荐阅读
- 道光皇帝一脚踢死长子后 故宫石狮竟现异样
- 明朝建造故宫时为何在天安门树立华表?
- 溥仪被杜聿明沈醉邀请游览故宫 闹出什么笑话
- 古代官员雅好之癖 清明上河图曾被贪官纳为藏品
- 紫禁城的由来 故宫为什么俗称叫做“紫禁城”?
- 坤宁宫 故宫唯一不住活人的地方
- 故宫到底有多少间房屋 刘伯温为百姓骗皇帝
- 投资必选藏品之一为什么有80版10元纸币?
- 故宫巨石搬运之谜 100多吨巨石如何搬运的
- 什么是建国钞 建国钞具有升值空间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