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要亲手杀死这三人?( 四 )


9岁时,有一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杨修因父亲不在家中,忙沏茶让座,并端出水果招待孔君平 。
孔君平拿起一颗杨梅玩笑说:杨梅,名副其实的杨家果 。
杨修立即问孔君平:孔雀是先生的家禽吗?
由于杨修聪颖过人,得到曹操赏识器重,委以“总知外内”的主簿,成为丞相曹操身边的一位高级幕僚谋士,理应算得上一位重臣 。
但是,杨修的聪明多是小聪明 。
在发生了阔门、一盒酥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产生不满,心存芥蒂 。
九、聪明反被聪明误
首先来看阔门事件——曹操去视察新建的相国府,视察完后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让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旁人都一头雾水,而杨修当即命人将门拆掉重建,说丞相嫌门太宽,所以在门上写个“活”字 。“门”里“活”,就是“阔”,“阔”就是“宽” 。
其二是一盒酥事件——有人送曹操一盒酥糖 。
曹操吃了一口,在盒上写了个“合”字交给众人 。众人面面相觑,而杨修接过来就吃,对众人说: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 。
事实上,这两个小事件,还不足以让曹操对杨修动杀心 。
而接下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他辅佐的是曹植,因为他猜测曹操会立曹植 。
曹操命曹丕、曹植出邺城门去办事,事先又秘密下令城门守卫不得放行 。
这个安排却又被杨修猜中了,他就事先通报曹植,说守卫如果不放行,你身负王命,可以杀了守卫 。
曹植照杨修的话做了,杀了城门守卫,结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没有出去 。
杨修以为自己帮助曹植赢得了曹操的喜爱和器重,哪知道恰恰相反,这样一来,反而给曹操留下了曹植残暴、曹丕仁厚的印象 。
杨修聪明反被聪明误,抖机灵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让曹操看透了他的这种小聪明 。
十、“鸡肋”事件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君王,愿意被下臣把自己看个透彻,杨修如果猜出曹操所想而缄默不语的话,也不至于遭到杀身之祸,可他却偏偏喜欢到处张扬,最终,他丧命于“鸡肋”事件 。
公元219年,曹操亲率部队进军汉中,要与刘备决一死战 。可是刘备死守不战 。
曹操攻也不成,退也无所据,真是进退两难 。
部下向他请示口令 。曹操说了两个字:鸡肋 。
杨修听说后,立刻收拾行装,大家问及缘故 。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丞相心里已经决定回家了 。
曹操作为一个统治者,最忌恨的就是别人猜透他的心思 。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处置“鸡肋事件”,严肃军纪,按律斩了杨修,做得既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 。
而真实情况是,半年后,曹操才采取谋杀的方式,以杨修“露世言教,交关诸侯”,就是泄漏国家机密,结党营私的罪名,将其处死 。
这是杨修的真正死因吗?准确地说,只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两大政治因素 。
一、杨修犯了古代皇室权力之争中的大忌,参与了夺嫡之争 。
二、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杨修是袁术的外孙 。杨彪、杨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观念与曹魏政权的利益有冲突 。
【一代枭雄曹操为什么要亲手杀死这三人?】总之,杨修太了解别人,太能洞悉别人心思,然而他却不了解,这也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悲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