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最信任的陈诚与蒋介石之间的精神代沟( 二 )
凡宋明以来 , 成名之大儒 , 无论其为武功或文治 , 皆由其修养而臻于实践之力得来也 。故望弟对于存养省察、谨言慎行之端 , 须注意也 。中于昔年亦颇矜持不群 , 轻弃收敛 , 至今思之 , 皆为好誉徇外之心所驰 , 而毫无把握 , 更无主宰 , 然恐悔之晚矣 。尚望弟等及时注意 , 不可放过 , 则德业有基 , 不患功业不立也 。其实 , 戒慎恐惧功夫 , 朱熹较之王阳明更多强调 , 但蒋多有重王轻朱倾向 , 所以仍以王学为重点 。在信的末端 , 他还不忘问及:“阳明集抚州有买否?南昌亦可寄来也” , 其苦心孤诣 , 可见一斑 。
对于蒋介石的指导 , 陈诚似乎并不十分领情 , 其复函颇堪玩味:“职学殖荒陋 , 于阳明学说 , 虽曾研习 , 然始终不敢自信 。何则 , 以总理之遗教 , 深入肺腑 , 其它无论何种理论 , 皆难有所超越 。明知不合治学规范 , 然僻性难改 , 亦属莫可如何 , 此应陈明钧座者也 。至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道 , 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理 , 为职生平所服膺 , 窃愿于义于文 , 两无所蔽(朱子蔽于义 , 阳明蔽于文) 。” 陈抬出孙中山来抵制蒋介石对王学的推介 , 这在国民党的话语中自是无懈可击 , 但说者听者当然都不会不知道这背后的潜台词 , 而且 , 陈诚意犹未尽 , 就在传统思想的框架里 , 他也要提醒蒋介石:“朱子蔽于义 , 阳明蔽于文 。” 既指出阳明的不足 , 也提示蒋介石朱子的存在 。
在国民党人中 , 陈诚是代表新派的青年军人 , 国民革命时期接受的革命理想教育在他心中有深刻的烙印 , “围剿”期间在部队驻地中学演讲时 , 他曾大讲“中国社会种种的罪恶 , 以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对此 , 当时他曾在家书中告知妻子:“我讲的话 , 青年们我相信当然欢迎的 , 但是党国要人们听到 , 恐怕要加我反动的头衔呢 。不过 , 我相信我的总司令是十二分相信我 , 绝对不会有丝毫怀疑 。我也管不了许多 , 要讲还是讲我的 。” 对于蒋介石张扬传统思想的举动 , 其内心并不以为然 。当蒋介石要求其阅读曾国藩、王阳明著作时 , 陈诚的回复是:“虽读戚王曾胡之书 , 实际只可供参考资取法而已 。若须与往哲精神同游 , 无论在事实上所不可能 , 亦可不必 。盖勉力学之 , 终难避画虎不成之讥也 。职除受总理遗教之熏陶外 , 固无一事不以钧座之意旨为意旨也 。” 1933年初 , 陈诚所部在第四次“围剿”中遭遇挫败 , 蒋介石屡电陈诚 , 一方面以精神修养相戒 , 另方面则敦促陈诚研习传统兵书:“近日战况处处陷于被动 。弟必烦闷愁虑 。望详读孙子 , 尤须注意其地形篇 。并嘱赵、罗、吴等各军长亦注意于此 , 庶可挽回坠势 , 再振士气也 。” “今日中路军之战况 , 处置之道 , 应照孙吴兵略问答中第一篇之散地原则行之 。惟此书各篇问答实为我剿匪军唯一之要典 , 而于进剿军进剿时所遇各种之情形与处置尤应服膺也 , 望督促各军师旅团长时时勤研 。” 4月9日 , 蒋介石长函陈诚 , 指点军事部署之余 , 与陈谈格物致知之理: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 , 言欲致吾之知 , 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 , 莫不有知 , 而天下之物 , 莫不有理 , 惟于理有未穷 , 故其知有不尽也 。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 , 即凡天下之物 ,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 , 而益穷之 , 以求至乎其极 , 至于用力之久 , 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 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 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此谓物格 , 此谓知之至也 。
对蒋介石的上述指导 , 最能反映陈诚真实心理的 , 是其写给妻子的家书 。1931年6月 , 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说到:“下午蒋先生招各将领讲《曾胡治兵语录》 。在此百忙之中 , 蒋先生有此种精神 , 实可佩服 。惟所讲我稍有不同意处 , 盖战术固有一定原则 , 然运用之妙 , 存乎一心 , 不能拘泥也 。” 这是说得比较客气的 。同月 , 在给妻子的家书中他对总座(顾祝同)就尖锐得多:“总座给我一部《读史方舆纪要》 , 一部《江西全省舆图》 , 而且再三同我讲这两部书 , 对于现在剿匪的重要 。我又感到我们中国的不长进 , 一切都是复古 。或许是我的脑筋过敏吧?但一比较其它的国家来看 , 我只有惭惧 。” 其实 , 就了解江西实情而言 , 这两部书并非没有价值 , 或者说比蒋介石所推崇的王学及曾左等更具价值 , 陈诚借顾祝同大发感慨 , 其实不无借题发挥、指桑骂槐之意 , 锋芒所指当是此时与他大谈穷理致知之学的蒋介石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