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陈伯之书》兵不血刃 陈伯之拥兵八千归降梁朝

历史上晋朝与隋朝之间二百年的南北朝可以说是中国内战不断 , 纷争不休最为严重的时期之一 。在江南以建康(今南京)为中心 , 相继建立过宋、齐、梁、陈四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 。不是外部入寇就是重臣造反 , 上演了一幕幕你刚唱罢我登场的历史闹剧 。
梁武帝天监四年(公元505年) , 梁武帝命太尉临川王萧宏率兵北伐魏 , 北魏据守寿阳梁城(今安徽寿县附近) , 抵抗梁军的是陈伯之 。陈伯之原为梁镇南将军 , 江州刺史 。天监元年 , 听信离间 , 起兵反梁 , 败而降北魏 。而今 , 两军对峙 , 恶战在所难免 。
【《与陈伯之书》兵不血刃 陈伯之拥兵八千归降梁朝】《与陈伯之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一封政治性书信 。意外的是 , 兵不血刃 , 陈伯之收到这封劝降信后 , 为书信的情理所慑服 , 不久就率八千之众投降 。
《与陈伯之书》译文
丘迟叩拜:
陈大将军(一向)安好 , 万分荣幸 。将军的英勇是全军之首 , 才能也是应世的豪杰 。您摈弃(庸人的)燕雀小志(及时脱离了齐国) , 仰慕(贤能的)鸿鹄高飞的远大抱负(而投奔了梁王) 。当初(您)顺应机缘 , (改换门庭) , 碰上了贤明的君主梁武帝 , (才)建立功勋 , 成就事业 , 得以封爵称孤 , (一出门)有王侯们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 , 拥有雄兵 , 号令—方 , 又是多么雄壮、显赫!怎么一下子竟成了逃亡降异族的(叛逆) , 听见(胡人的)响箭就两腿发抖 , 面对着北魏的统治者就下跪礼拜 , 又(显得)多么卑劣下贱!
(我考虑)您离开梁朝投靠北魏的当时 , 并不是有其他的原因 , 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内心考虑不周 , 在外受到谣言的挑唆 , (一时)执迷不悟(不辨是非)行动失去理智 , 才到了今天(叛梁降魏)这个(局面) 。圣明的梁朝廷(能)宽赦(过去的)罪过而重在要你立新功 , 不计较过失而广为任用(人才) , 以赤诚之心对待天下之人 , 让所有心怀动摇的人能消除疑虑安定下来 , (这)您是都清楚的 , 不须我再一一细说了 。(记得)朱鲔曾参预杀害汉光武帝的哥哥刘縯 , 张绣曾用刀刺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 , 光武帝刘秀并不因此疑忌(朱鲔) , (反而诚心诚意地招降了他) , 魏王曹操(在张绣归降以后)待他仍像过去一样 。况且 , 您既无朱、张二人的罪过 , 功勋又见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道复返 , 这是古代贤明之人所赞许的(做法) , 在过错还不十分厉害的时候而能改正 , 这是古代经典中所推崇的(行为) 。梁武帝废法加恩 , 连像吞船的大鱼这样罪恶深重的人都可漏网;您家的祖坟未被损毁 , 亲族戚属也都安在 , 家中住宅完好 , 妻子仍在家中 。您心里好好想想吧 , 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现在 , (梁)满朝功臣名将都各有封赏任命 , 井然有序;结紫色绶带在腰 , 怀揣黄金大印在身的(文职官员) , 参预谋划军、国大计;(各位)武将轻车竖旄旗 , 接受着保卫边疆的重任 , 而且朝廷杀马饮血设誓 , (功臣名将)的爵位可以传给子孙后代 。唯独您还厚着脸皮 , 苟且偷生 , 为异族的统治者奔走效力 , 岂不是可悲的吗!
凭南燕王慕容超的强横 , (终至)身死刑场;凭后秦君主姚泓的强盛 , 也(落得个)在长安被反缚生擒的下场 。因此明白道 , 天降雨露 , 分布各地 , (只是)不养育外族;我中原姬汉古国 , 决不容有杂种同生 。北魏霸占中原已有好多年了 , 罪恶积累已满 , 照理说已将自取灭亡 。更何况伪朝妖孽昏聩狡诈 , 自相残杀 , 国内各部四分五裂 , 部族首领互相猜忌 , 各怀心思 , (他们)也正将要从(自己的)官邸被绑缚到京城斩首示众 。而将军您却像鱼一样在开水锅里游来游去 , 像燕子一样在飘动的帷幕上筑巢(自寻死路) , (这)不太糊涂了吗?
暮春三月 , 在江南草木已生长起来 , 各种各样的花朵竞相开放 , 一群一群的黄莺振翅翻飞 。(如今与梁军对垒)您每当登上城墙 , 手抚弓弦 , 远望故国军队的军旗 , 战鼓 , 回忆往日在梁的生活 , 岂不伤怀!这就是(当年出亡到魏国的)廉颇仍想作赵国的将帅 , (战国时魏将)吴起曾望着西河哭泣的原因 , 都是(人对故国的)感情 。难道唯独您没有(这种)感情吗?切望您能早定良策 , 弃暗投明 。

推荐阅读